Q5:增生療法治療後的注意事項?
A發炎是修復的第一階段,因此注射後的兩三天(少數長達一週)會有痠脹痛的感覺,但疼痛與緊繃感會逐漸減輕,此時你可以:
- 治療後可以復健!熱敷、電療、雷射、超音波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收縮,使療效更好,也能減少注射後的痠脹感。若有牽引治療當日宜暫停。
- 可服用非消炎止痛藥(如普拿疼、及通安)或植物性止痛藥,但是類固醇及部分止痛藥會影響療效,務必避免;若有瘀青可用消除瘀青的藥膏。此外,避免菸酒、刺激性食物,三天內避免泡水(泡澡、溫泉、游泳)。
- 飲食上應攝取足夠優質蛋白及各類維生素、礦物質,最好補充維生素 C(每日 3000 毫克)、有機硫化物 MSM(中譯:甲基硫醯基甲烷、二甲基碸、松皮萃取物)、omega-3 魚油。注射後立馬接受靜脈營養治療,補充人體平日難以獲得的高劑量維生素、鎂、鋅、氨基酸,可以說是 CP 值最高的時候。
- 三天內避免劇烈運動,之後可逐步增加,以不痛為原則。治療後應持續復健治療,搭配專業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姿勢矯正等,以免不良習慣導致疼痛復發,同時研究也顯示適度伸展、重訓可以促進組織生長。
Q6:增生療法的治療次數?
A不同疾病、不同嚴重度有所不同,也因急慢性及個人反應差異極大,但也有許多病人一兩次即大幅緩解疼痛,甚至無痛。一般而言,每隔 2~4 週須重新注射一次,完整療程約 3~ 6 次。極嚴重患者或術後患者可能需要更多次的療程。劇痛的患者或需要迅速恢復的運動員,可每週一次(甚至多次)治療。
增生療法界有個「333 理論」,意即每隔 3 週治療一次,每次最多 3 個部位,共治療 3 次;若仍未顯著改善,表示這不是根因,問題可能出在其他部位轉移痛、其他肇因、化學因素(如營養素缺乏、荷爾蒙、粒線體功能)、情緒因素等。請務必做其他檢查,如影像檢查、功能性動作評估、生化檢查、功能醫學檢查等。
Q7:增生療法有沒有什麼副作用?
A 增生注射治療會使注射處產生局部發炎,最常見狀況是注射後痠脹感。
此外,可能會有瘀青、緊繃感、周邊神經痠麻、無力感。其他少見的副作用為頭暈、頭痛、注射藥物過敏、急性痛風發作;極罕見的副作用為氣胸、神經損傷、深部動脈出血、注射部位感染等。這些副作用多和注射技術有關,而非注射藥物本身;因此請務必給經過增生療法訓練的醫師執行注射。
Q8:增生療法適合哪些病症?
A 基本上各種肌肉骨骼疼痛都可以治療,搭配上神經旁注射,可治療各種周邊神經疾病。例如:肩頸痠痛、巴劉氏症候群(頭痛、頭暈、耳鳴、鼻塞、眼窩痛)、鞭甩症候群、肩旋轉袖撕裂傷、肩關節盂唇損傷、胸廓出口症候群、二頭肌肌腱發炎、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媽媽手、上背痛及腰痛、薦髂關節痛、膝關節退化及周圍疼痛、跑者膝、髖關節疼痛、踝關節扭傷、腕隧道症候群、三角纖維軟骨損傷、顳顎關節痛等。
若不確定,應詢問受過專業訓練的增生療法醫師。
Q9:除了增生療法,醫師還說他打了「神經增生療法」,那是什麼?
A 隨著治療技術及研究的演化,許多增生療法醫師會搭配上神經旁注射(舊稱神經增生療法),以治療各種周邊神經痛,並減少傳統增生治療時和治療後的痠痛。最大的差別是神經增生療法使用低濃度葡萄糖,且打完不會有痠痛。
本文摘自《腰痛、膝蓋痛≠要開刀?PRP增生療法醫師教你重啟超人的修復力》/王偉全(長安醫院復健科主任、台灣運動醫學會(TASM)會員)/原水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