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儲蓄險,指的是保障額度較低(貼近累積總繳保費),且繳費期滿後會退回一筆錢的險種。這些保單雖然名稱叫保險,但通常沒有提供太多的死亡保障,投保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敗定存,因此又被稱為「類定存保單」,吸引不少民眾搶進,成為國人最愛的理財工具之一。
為整頓國人愛買儲蓄險的風氣,金管會研議建立「傳統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提升投資型人壽保險門檻比率(即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確保保險業有承擔一定的死亡風險。也就是說,未來民眾買到的儲蓄險,死亡保障將拉高、生存金則減少,高儲蓄保單將因此絕跡或提高保費成本。
高儲蓄保單即將成為末代保單
,近期市場傳出有業者以高儲蓄保單將絕跡作為宣傳,提醒投資人要買要趁早。這也確實引起不少民眾詢問:「高儲蓄險以後就買不到了,現在是不是應該搶購一波?」對此,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許郁氛提醒,在決定投保前,應先搞清楚注意3件事。1.買儲蓄險的目的
在投保前,需了解自己買儲蓄險的目的是「儲蓄」還是「投資」。許郁氛說,如果買儲蓄險的目的是投資,而且希望在短期內看到收益,那可能要再三思考一下,因為儲蓄險不適合短期操作,至少要超過6年才能看見好的效益;如果是長期投資,將資金放在保險,慢慢去產生儲蓄的效果出來是可以的。
另外要搞清楚,預定利率不等於實質報酬率。常常聽到很多業務員跟客戶說:「這張儲蓄險預定利率3%,遠比銀行定存高上許多,所以放心啦!」這句話沒有錯,但很容易讓民眾誤以為報酬率是3%。
她強調,預定利率不等於實質報酬率,民眾投保前一定要再確認,這張保單的實質報酬率為多少,說不定算下來只比定存高一點。
儲蓄險繳費年期,你搞懂了嗎?快看看下一頁,可別「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