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完研究所,入社會後,我從事了媒體工作,每個禮拜都要產出新的節目,「吸取新知」再度成為我吃飯的本事,深怕自己漏掉了那些重要的資訊,做出來的報導不夠專業,不夠新穎,會被這競爭激烈的產業淘汰。擁有知識的象徵物—書籍,像是成為一種癮頭,不按時吸兩口,生活將難以為繼。
我那整屋子的書訴說著,我靠知識取得安全感。即便我只是買來擺著,有至少一半的書從來沒打開看過。
書籍本身並不會造成家屋內的混亂,亂的原因是:「不願受規範,不願時時物歸原處。」覺得,「人活在世界上,別人立的規矩已經夠多了,何必在自己家裡還要守那麼多規矩?為什麼我在自己家裡還不能隨心所欲?!」
所以,我的書除了會出現在書櫃裡,還會出現在每個桌上、地板上、洗手間的置物架、菜籃裡、某些鞋子上、狗屋的屋頂上……
除了書籍,還有一些跟媒體工作者專業有關的物品,像是CD、DVD、各類文具,紙張,顏料等。大致也是比照書籍的處理方式辦理,大量地擁有,毫無章法的放置。
最近幾年,我開始用電腦繪圖,曾經所費不貲買的各類顏料,至今不知如何處置,也因為懷念那段習畫時間的自己,所以,這些顏料既捨不得送人,更不捨得丟棄,就這樣……囤積著。
在剛才這段描述中,我至少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我看見家屋,怎樣成為我的鏡子。
第一個是:自我概念,價值觀,排列出那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以我來說,要出類拔萃,要有競爭力是最重要的;方法是讀書,或是擁有書,把知識消化後做成節目。這些信念,是我20到50歲的主要目標。
第二個是:隱藏於心中的叛逆
我在外頭是個不惹是生非的人,因為我不想承擔惹是生非的後果,但在家裡,嘿嘿,那真是「老娘愛怎樣就怎樣!」這種隱藏的叛逆甚至讓我排拒婚姻,因為不想在自己家裡還要配合任何人。
第三個是:前面兩個加起來,既想要有能力又要自由,但得到的,卻是極度的不自由
「什麼都有卻什麼都找不到」的混亂,常讓我陷於自我厭惡中,當我氣急敗壞的尋找某顆藥丸、某份文件,或某雙不成對的襪子時,我會聽到我對自己惡狠狠地說:「我真的受夠你了!」
家裡充滿昂貴廢物的啟示:當結束塵世之旅,希望來整理後事的人說:「這位老人家屋子裡一點廢物都沒有,一點困擾都不留給別人。」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