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的時間愈長,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越大
1、什麼是心房顫動?
在心臟結構中,心房與心室相連,心房會供應血液至心室,再由心室把血液供應至全身。正常的心臟會透過有規律、協調性地的收縮泵血。但心房顫動患者因為產生規則心跳的功能出現問題,以致於心房沒辦法有規律地收縮,心房顫動是所有心律不整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在一般正常心跳時,心房正常且規則的收縮,每分鐘約為60~100下; 然而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不僅沒有正常的收縮,反而跳得不規則且非常快速,甚至心房跳動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50~600次,導致心室收縮速率不規律,因此被為「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或者簡稱「房顫」。
2、心房顫動有什麼症狀?
●無症狀或者僅有輕微心悸 : 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及持續型。若是陣發性的心房顫發作時可導致心跳非常快而有心悸的症狀;然而沒有發作時,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若只靠自覺症狀,很難以預測心房顫動什麼時候會發作或者發作時有多嚴重。
●無力,容易疲倦 : 心跳過快時會讓人容易疲倦且有無力的感覺,而且長時間持續性的心跳快,也容易使心臟肌肉的收縮力下降而產生心臟擴大的副作用。.
3、高危險群?
罹患心房顫動有很多原因,老化、肥胖、高血壓、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肥厚及糖尿病都有關係。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血糖及高血壓是心房顫動的高危險因素,而同時患有高血糖及高血壓的人,更要留意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大增。
4、心房顫動與中風相關性?併發症?
心房顫動是心律不整中很常見的一種的疾病,也是心因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心律醫學會網頁記載,醫學研究顯示約有1/5的中風是由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5倍,此外,台灣腦中風登錄資料顯示,16.5%的缺血性中風個案患有心房顫動。當心房顫動發生時,這時心房收縮功能失常,心房沒有辦法有效收縮,血液流速有時快,有時慢,導致血液無法有效輸出,因此容易沉積而形成血栓。而且透過血流,血栓可能出現在全身各部位,跑到冠狀動脈就會造成 心肌梗塞,到腦部就會造成中風,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猝死悲劇。此外,身體其他的器官,如:脾臟、小腸也有可能會因為血管栓塞而造成局部器官壞死。
這樣做,遠離心房顫動的威脅
1、 糖友血壓與血糖控制一樣重要。
糖尿病病人當中高血壓是常見的,其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二倍多,當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時,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很多。不僅如此,心房顫動患者當中,約有三成患者沒有太明顯症狀,但這些患者還是需要承受很高中風風險,所以,除了嚴格的血糖控制之外,建議平日居家定期利用血壓計監測血壓數值,不過市面上血壓計種類繁多,該如何選擇?台北榮總實證醫學中心主任暨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鄭浩民提醒,經科學驗證電子血壓計與水銀血壓計的準確度差距不大,若以方便在家中使用為考量,建議推薦準確度較高的臂式電子血壓計為主。因為智慧科技的發展,目前早有許多便利的工具,可以整合手機使用,讓糖友的健康管理與醫病溝通更方便。例如市面上的藍芽房顫專利血壓計+智抗糖APP就是很好的選擇,糖友測量時可以藉由APP記錄血壓血糖等生理數值,同時監測心房顫動,也方便回診時與醫師溝通。
2、 糖友規律服藥,避免藥效的起伏影響病情。
規律服藥是糖友們非常重要的課題,因為如果任憑血糖起伏不定,很可能會引起併發症,嚴重者還可能需要截肢、洗腎。
3、飲食上減少鹽份攝取、少吃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及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 。
根據美國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中強調飲食應少吃糖、鹽(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並多吃蔬菜、水果及全榖。很多糖尿病患會有不吃飯就可以控制好血糖的錯誤觀念,其實糖尿病飲食還是以六大類「均衡飲食」為基礎,少鹽、少糖及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這樣的健康飲食有助於預防及避免慢性疾病惡化,例如肥胖、心臟疾病、高血壓和第2型糖尿病。
善用工具,糖尿病也能保持良好生活品質
糖尿病是目前成人最盛行的慢性病之一,當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時,發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機率相對增高,為了讓糖尿病患獲得良好治療與控制,除了控制飲食、規律運動及好好配合醫師指示外,不妨善用房顫藍芽血壓計與智抗糖APP等適合糖友的健康智慧工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一旦確實控制血糖與血壓,降低心房顫動引起中風的風險,遠離併發症,糖尿病人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