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牙齒看營養: 作為雜食性動物,人類的牙齒構造集結了肉食性動物用以撕裂肉類的犬齒、草食性動物擁有的平坦臼齒,以及足以啃咬兼硬蔬果的門牙,這些牙齒種類的比例是4比20比8,也象徵了人體應該攝取營養種類的比例,以穀物蔬果為主,肉食比例最少。
2、讓身體各部位均衡運作:生理跟心理狀態都會因為你吃了甚麼而產生變化,最好是能讓身體每個部位都各司其職,像是用上全身的消化系統消化一餐,讓澱粉在口腔中由唾液分解,蔬果用臼齒磨碎,讓臟器協助蛋白質與脂質的消化。
3、放慢步調學會品嘗: 狼吞虎嚥一餐之後覺得彷彿沒有吃東西?身體告訴你它還沒感受到飽足感!我們都知道細細咀嚼對身體比較好,但好處究竟是甚麼?咀嚼除了能夠讓大腦的飽食中樞有足夠的時間感受到飽足感,也可以刺激牙齒神經,連帶刺激大腦以及身體其他組織。此外,咀嚼更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由唾液分泌的酵素協助部分營養在口腔階段消化,更能吃出食材的好味道。
資料來源:《吃真正的好食物》
作者: 水野葉子
審訂:黃璋如
出版社:商周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