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品的保存而言,有二個主要的威脅,一個是微生物,另一個是油脂氧化。病原性微生物會產生毒素或是分解食物,造成腐壞;而油脂則是因為氧化造成脂質酸敗,產生有害物質。
因此有許多食品雖然標示「無添加防腐劑」,但是仔細看成分標示,卻仍添加了「抗氧化劑」,主要原因就是油脂氧化後所產生的「過氧化物」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危害;另一目的為減緩產品在保存過程中,減緩品質劣變,如變色。
天然抗氧化卡好
抗氧化劑能減緩或防止生物體產生氧化作用,用來保護細胞膜、蛋白質、去氧核醣核酸等,免受自由基的破壞。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孫璐西教授表示:「除了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劑,食品業者也會利用其它非直接添加方式來加強食品的抗氧化功效,例如充氮包裝及真空包裝,或是放入脫氧包等,都是提升抗氧化作用的好方法。」
不過,食藥署規定可以合法添加的抗氧化劑中,也有天然抗氧化劑與化學合成的抗氧化劑之分,例如維生素C(又稱為抗壞血酸)及維生素E(又稱為生育醇)都是天然無害的抗氧化劑;而常用的化學合成的抗氧化劑,則有二丁基羥基甲苯(BHT)、丁基羥基甲氧苯(BHA)、沒食子酸丙酯(PG)、第三丁基氫(TBHQ)等等。
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可以儘可能的挑選添加天然抗氧化劑的食品,對身體比較沒有負擔。
抗氧化劑會不會在人體殘留?會有危害嗎?下一頁教授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