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一字原本是有「打」、「帶來刺激或衝擊」的意思。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不好的。嚴格來說,壓力還有分令人心情不好的「壞壓力」(distress)與令人心情好的「好壓力」(eustress)。可能有些人對於有好壓力這件事感到意外,但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好壓力的例子。結婚、生子、預料外的升遷、中樂透等好事情、幸福的事情,也可能是帶有正面意義的壓力,當突如其來的好事發生時,一時心情會難以平靜。
但一般所說的壓力,主要是指令人心情不好的刺激。像是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啊,壓力大到要瘋了」、「哇,壓力好大!」等等。
影響我們的健康的大多是負面的壓力,因此要好好地調適。消除壓力固然很重要,但適當地管理更重要。要先了解自己承受著什麼樣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對自己又會有什麼影響。換句話說,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舉一個常常聽到,可用來簡單說明壓力現象的例子。原始人在森林裡,常常遇上可怕的禽獸。為什麼偏偏要舉原始人為例子呢?因為所謂的壓力反應,是人類原始的本能。原始人在遇上禽獸時,會快速地分析過去所累積的經驗,決定是要留在原地對抗禽獸,還是要逃跑。面臨這個狀況當然會害怕、不安,這時的原始人,就像被拉到緊繃的弦,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
不管是要對抗或是逃跑,原始人所需要的是強大的能量、肌力與精神。為了供應所需要的能量,心臟需要快速跳動,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還要加快呼吸以吸進更多氧氣,提高血糖,並且使肌肉維持在備戰狀態,瞳孔放到最大。然後為了要冷卻緊張的身體,會流汗,並會分泌被稱作是壓力荷爾蒙的腎上腺素。原始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時,身體會自然地做出這樣的反應。
問題在於現代人不必像原始人一樣拿起武器對抗或是逃跑,但是面對壓力時,身體還是會出一樣的反應。事情做不好、要考試了、妻子講了不好聽的話、塞車時……,心情都會受到影響導致心跳加快,肌肉緊張,身體不時就進入備戰狀態。
這樣的身體反應若能快速恢復冷靜,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為了維持身體的活力,偶爾面臨這種狀況並不是壞事,比如說內心若有著熱血的決心與放手一搏的鬥志,可能迎來人生的轉捩點,然而若這樣的狀況經常發生,或是持續長時間,結果就不一樣了,因為身體與心靈都沒有辦法休息。
當身體與心靈都沒有得到充分休息時,當然會出問題。心臟過度作用、陷入高血壓狀態、肌肉緊張導致肌肉痛與頭痛。消化系統也會不平衡導致腹痛、便祕、腹瀉,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胃炎與胃潰瘍,也時常會引起失眠、不安、焦躁、憂鬱症等精神上的症狀。這些症狀大多是因為自律神經不協調所引起,因此若是到醫院檢查,往往檢查結果正常,因而歸類為精神性疾病。且因免疫系統功能明顯低下,容易罹患發炎性疾病,或是更嚴重的病而更難治療。
重要的是要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壓力,並調整生活作息,還需要遵循規律飲食、適當運動、深呼吸等等。雖然理論很簡單,然而要具體實踐並不容易。若是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做到,那大概從一開始就不會得到火病了吧。所以如果真有需要,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透過科學方式來對抗壓力的方法非常地多,像是呼吸訓練、冥想、生理回饋治療(biofeedback)、漸進式的肌肉放鬆方法等等。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且持續地努力讓身體熟悉這些方法。而我認為,應該在第一時間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本文摘自《火病:不可輕忽火氣,長期累積將會燒掉健康!現代人都應該知道的舒壓、降火療法》/林亨澤(紫霞淵韓醫院院長、慶熙大學韓醫學院客座教授、韓醫學博士)/高寶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