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溫差大 別讓燥氣傷了肺
立秋之後,氣溫慢慢下降,早晚可明顯感受到涼意,但到了中午氣溫卻又開始升高。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秋季日夜溫差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熱刺激,許多民眾不適應氣溫變化,開始出現鼻腔乾燥、喉嚨搔癢乾咳等症狀,或是時常感到口乾舌燥,喝再多水都無法解渴,此時就是肺受到燥邪的傷害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及:「燥勝則乾」。意思就是燥氣太過,便會耗損津液,出現皮膚口鼻乾燥、乾咳、大便乾結等症狀。彭醫師提醒,秋季燥氣當令,最容易傷肺,因此,秋天是適合滋潤養陰的時令,可多服用滋陰潤燥、補肺氣的食物來改善秋燥症狀。
養生先養肺 補氣潤燥為首要
秋季氣燥傷肺,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因此中醫在秋天養生的重點,首重養陰潤燥、補氣補體力。彭醫師表示,想要養陰潤燥補肺氣,民眾可選擇服用養生名帖生脈飲。生脈飲由人蔘、麥門冬、五味子這三味簡單的藥方組成,其中最主要的人蔘,含有人蔘皂苷,可以補肺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一直以來都是許多人的補氣首選;麥門冬則能滋陰潤燥、清心潤肺、益陰除煩、退火氣;性溫的五味子可以保護人體五臟,同時具有收斂作用,且酸味可生津,有助於增強體力、鞏固人蔘補進的氣,預防元氣耗散。
人蔘補肺氣 正確複方才有效
彭醫師表示,雖然被譽為「百補之王」的人蔘可補肺氣,但單只服用過多的人蔘來補氣,反而會造成脹氣、上火的症狀,最好是搭配其他藥材組成複方,才能達到完整的補氣效果。但複方搭配,並非隨意配上有退火功效的藥材就好喔!必須以「君臣佐使」的道理,來配出最適合的藥方,才能夠加強人蔘的好處、降低單方使用的缺點、補充身體元氣。像生脈飲以人蔘、麥門冬、五味子這三味藥方,配方簡單、相輔相成,同時補氣、固氣、又不上火。
秋季養生 從生活習慣做起
彭醫師建議,秋季養生除了利用中藥材和飲食改善外,平時的生活習慣也相當重要。除了要多喝水來補充津液,也要早睡早起、適當戶外運動、保持樂觀情緒。從中醫角度來看,「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早睡能養陰,避免燥熱;早起可呼吸新鮮空氣舒肺,保持精力充沛。另外,早出晚歸的民眾出門最好選擇以「洋蔥式」穿搭為主,由薄到厚,由內向外,才能應付日夜的溫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