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不健康,努力吃營養食物效果也有限
就以近年來為人所知的腸漏症為例。2012年一項研究,在受試者腸壁上噴灑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的物質,再使用內視鏡觀察,發現細胞彼此會分開,距離會拉大,證實了腸漏症的存在,也使得醫界瞭解,吃了某些特定食物會拉肚子,除了是像乳糖不耐症等身體缺乏相對應的消化酶造成,也可能是因為某些食物引起腸道發炎反應,細胞之間原本的緊密連結被拉開,同時水分與毒素就會藉機穿過腸道進入人體。
2018年的一項動物實驗,則進一步發現造成腸漏症與血糖高低有關。如果餵食老鼠高糖食物造成血糖高,比一般血糖正常的老鼠,高血糖老鼠更容易在腸道以外,發現原本在腸道裡的細菌及其代謝產物,並造成發炎。但如果將老鼠腸壁上接受血糖訊號的接受器阻斷,就沒有腸漏的現象發生。後續人體研究也證實類似結果:當糖化血色素 (HbA1c) 偏高時,腸漏現象就比較嚴重。
腸道菌會影響你的口味
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腸道菌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角色比想像地要吃重。例如,說起消化吸收,過去我們都會以為胃酸、胰液、膽汁等是主角,其實腸道菌也會幫助分解食物。錢政弘指出,有的腸道菌喜歡吃脂肪類食物,有些則是醣類食物,這些在檢查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患腸道時,有發現這樣的傾向。
產生這樣的關連性可能是基於哪些原因?醫學界推論,除了神經系統耐受度提高外,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腸道菌跟腸壁上的神經細胞有類似突觸的連結,把他們愛吃的口味的食物訊息,傳遞給我們的身體,讓我們的身體以為這種食物好好吃。因此現在有一種理論,針對像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等病患的特定口味養成,很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常吃某類型食物,讓嗜吃同類型食物的細菌在腸道裡生長茁壯,進而發出更多訊息給我們的身體,讓身體更進一步傾向去吃同類型的食物。
腸保健康,下一頁讓錢政弘教你5大「重中之重」,沒想到醫師不吃這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