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盜汗的方法
美國家庭醫學專科護理師 Kathleen Davis 所撰寫的文章 指出,改善夜間盜汗的方法會根據盜汗的原因而定,例如荷爾蒙失調引起的盜汗,需要藉由調整內分泌的方式治療;如果盜汗是因藥物的副作用而起,則需要由醫師研究調整用藥。
此外,如果沒有找到直接或確定的大量出汗原因,以下方式則有可能幫助控制症狀
- 維持寢室涼爽,穿著或使用輕薄、透氣、非人工合成布料所製成的睡衣或寢具。
- 避免使用過重的羽絨被或穿著太多層保暖衣物。
- 避免攝取酒精、咖啡因和辛辣食物。
- 睡覺前2~3小時停止進食。
- 選擇低脂、低糖飲食。
- 使用空調或電扇加強空氣流動。
- 睡前或起床後,可以練習放鬆的呼吸技巧。
- 維持充足的每日活動量。
- 維持正常體重。
- 喝足夠的水。
中醫如何治療盜汗
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現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中醫科王金鐸醫師曾撰文指出,中醫治療盜汗需先辨別患者的證型,進而對症治療。例如肺結核患者多為陰虛盜汗,如果是服用抗生素過久、過多則可能為陽虛盜汗;體型肥胖、血脂高的人常見痰熱盜汗,而有胸悶、舌頭瘀斑、臉色偏暗症狀的人,則可能是血瘀盜汗。
由陳潮宗中醫師審訂的《穴道指壓一學就通》則介紹,盜汗也可根據症狀嚴重程度分為三種:
- 輕微盜汗:出汗量少、常無不適感
- 中度盜汗:入睡後不久就出汗、睡醒後停止,容易有烘熱的感覺
- 重度盜汗:容易流汗,汗水帶有臭味或鹹味
可以按壓
改善盜汗的穴道
則有:- 後谿穴:手握拳時小指根部下方皮膚凸起處,有安神、清熱、改善盜汗等作用。
- 肝俞穴:背部胸椎第九節兩側約一指寬處,能強肝、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調理氣血。
- 大椎穴:低頭時後頸骨頭突出處下方,有助治療頭痛、咳嗽、感冒、發燒等症狀。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