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
多少細菌才會對人體產生風險?
當瓶裝水的含菌量激增10倍以上時,到底有無微生物危害的疑慮?邱家琪解釋道:「直接飲用瓶裝水,除了細菌,也會將口腔裡殘餘的糖或養分帶進去,細菌就能繁殖。
不過,這些糖或養分最終會消耗殆盡,細菌不會無止境生長下去,除非你再次直接飲用。」她表示,雖然我們的口腔有大量細菌,但大部份屬於安全的共生菌,只有小部份具致病性,而且身體的免疫系統可抵禦病原菌的入侵。
邱家琪指出,飲用瓶裝水致病有3個要件:身體組織(如:口腔、消化道上的黏膜等)受傷,或者身體狀態不佳,免疫力下降,以及足夠的病原菌,種種因素組合起來,人體才會生病。
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黃家興博士補充說:「除了致病性較高的細菌,一般而言,菌數必須到每毫升10萬,才會有一定的風險。」
低溫環境抑制細菌生長 學者:
儘快飲用為妙
邱家琪建議民眾,瓶裝水最好倒出來喝,避免直接飲用,如果真要保留喝過的瓶裝水,冰箱等低溫環境可減緩細菌繁殖,算是較為理想的存放空間;
瓶裝水開蓋後要儘快飲用,盡量不要與人共享,因為一旦患有疾病,或者口腔內有傷口,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因為每個人體內的細菌種類都不盡相同,你已經適應的菌種,對別人可能是病原菌,反之亦然。
審稿編輯:林玉婷
作者簡介:食力傳媒,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2016、2017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得主,立志找回台灣媒體生態最缺乏「正確」的價值觀,讓人們清楚食品產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讓食品業在媒體的監督下,使民眾免除對於食的擔心受怕。 食力foodnext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