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3:
避免成為這樣的父母
每個人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我認為,父母這個角色,不只要學習,更要終身學習。
有一年,家母曾經送急診觀察,隔壁床也是一位老太太,來陪病的是她的女兒,女兒始終怒視著她的老媽,還壓低聲音說,「你不是最疼誰誰誰?為什麼他們沒來陪你?」
兒女對父母留下的偏心印象,就像一顆埋在土裡的種子,會隨著時間發芽茁壯。如果又有分產不公的現象,兒女的怨懟會越來越深,等到了老後需要長照時正式引爆。
還有一種父母,也會讓兒女敬而遠之。有一則外電的標題是:《不想再和老婆住,阿公搶銀行求坐牢》,這則新聞大意是,美國有一位阿公跑去搶銀行,不是因為缺錢,而是再也不想和老太婆住一起,寧可去吃牢飯、圖個清靜。
想想看,連老伴都受不了的老太婆,下一代能夠受得了嗎?安養機構裡女性遠多於男性,除了因為女性餘命比男性長,老婆婆人數當然會比老公公多。
但我曾聽過安養機構的負責人說,還有一個原因是,「阿嬤太會碎碎唸,加上照顧工作實在太吃重,家裡人受不了,只好送機構安養」。
雖然一天要吞七、八種藥的晚年,實在很難開心得起來。但是兒女這時也正處於壓力最大的人生階段,嘮叨、抱怨、愁容滿面、不停倒帶的舊話題,如何期待兒女樂於親近?
一位社工說,每次她去探訪一位獨居的老奶奶時,老奶奶總是拉著她的手,不想讓她走,老奶奶還說「我的子孫已經有兩年沒來看我了」。如何當老後仍然能讓兒孫如沐春風的父母?如何讓兒孫樂意常伴身旁?這是一個終身都要好好學習的課題。
本文摘自《沒想到…我會變得這麼弱?》/朱國鳳(資深媒體人)/時報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