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餐,無零食
讓我們回到美國1960年代,食物短缺在戰爭過後的當時,暫時不是一個需要被關照的問題,肥胖在當時也不是一個重要議題。
為什麼?
當時他們的主食主要為餅乾、巧克力、白麵包、義大利麵和糖。一天吃三餐,但是不吃點心。假設早上8點吃早餐,晚上6點吃晚餐,10小時的進食時間搭配14小時斷食時間,彼此可以達成平衡;胰島素分泌的時間陣發性,有足夠時間使濃度下降。
大量的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糖和白麵包,會使胰島素濃度上升得更高,但因具有週期性的低胰島素濃度─隨著三餐陣發性釋放,接著有一段很長的斷食─所以不會產生胰島素阻抗。
產生肥胖的其中一個因子被移除。請參考圖10.2的說明。
圖10.2在無餐間零食的前提下,胰島素隨三餐釋放的情形。
全世界的媽媽都知道,吃零食不是一件好事:會使你變胖,會吃不下晚餐。但是現在政府機關卻認定這是一件好事:頻繁進食可以變瘦,這聽起來非常荒謬。
許多減重專家及醫生建議提高進食頻率,甚至達每2.5小時吃一餐。美國一項針對大於六萬名成人及兒童的調查中指出,在1977年多數人一天只吃三餐;到了2003年,大部分的人每天吃五到六餐,意味著在三餐之間,增加二至三次點心。
每餐的相隔時間下降了30%,由271分鐘降至208分鐘。在進食與斷食之間的平衡完全被破壞。圖10.3我們可以看到,大家一整天都在進食,這個情況會增加體重,還有什麼值得不可思議的嗎?
但是更慘的情形是胰島素阻抗將產生更高的空腹胰島素。正常而言,空腹胰島素是低的,但是以目前的飲食狀態來看,我們的胰島素在一大早空腹時就已不在低濃度狀態,反而處於高濃度的空腹胰島素。
圖10.3在一日多餐及點心的情形下,胰島素的釋放情形。
若長期都持續高度胰島素,會導致更嚴重的阻抗性。換句話說,胰島素阻抗性本身導致了更嚴重的胰島素阻抗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現在,我們符合胰島素阻抗有兩個先決條件:高濃度及持續性。倘若遵循低脂飲食,容易過度攝取精製碳水化合物,進而刺激身體產生高濃度胰島素,並導致體重上升。
少量多餐有好處?下一頁醫師破解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