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分為急性中耳炎、積液性中耳炎二種,根據統計,3歲以前的小朋友約有70%左右得過急性中耳炎,更是有46%得過急性中耳炎三次以上。
中耳炎發生原因
造成中耳炎的原因通常是小朋友感冒,鼻子、喉嚨黏膜中的肺炎鏈球菌或是病毒等病菌通過耳管到達中耳,引起發炎反應,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耳炎」。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John Hopkins Medicine)指出,中耳的感染常與耳咽管機能異常有關。耳咽管是連接中耳語咽喉部位的管道,當耳咽管內膜因為感冒、過敏等原因腫脹、阻塞,可能導致中耳正常的排液功能受到阻礙,造成耳膜後方液體堆積,使耳朵中的細菌、病毒能夠生長,因而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類型
- 急性中耳炎:突然發生的中耳感染,導致紅腫,並使黏液等液體滯留在耳朵內,會導致發燒與耳朵疼痛。
- 積液性中耳炎:在一開始的感染消退後,中耳持續有積液、黏液滯留,可能導致耳朵有異物脹滿感、影響聽力,也可能沒有症狀。
- 慢性積液性中耳炎:積液滯留的時間拉長,或是在沒有感染時反覆發生,身體會較難對抗新的感染,也可能影響聽力。
中耳炎的症狀
西園寺克表示,大人能夠清楚明確地向醫師表達症狀,但不擅表達的小朋友往往會以哭鬧、手拉扯耳朵的方式來表達,務必多加留意家中小朋友有沒有疑似中耳炎的反應。
急性中耳炎的症狀大略分為以下幾種:
- 耳朵痛
發炎應會引起耳朵疼痛。小孩可能會有拉扯、摩擦耳朵的動作 - 聽力障礙
耳中的鼓室發炎,導致增幅聲音的功能受到阻礙,讓患者更難聽到聲音。 - 暈眩
發炎嚴重的話會影響內耳的平衡功能,導致暈眩。 - 頭痛
中耳炎會刺激傳導痛覺的神經,導致頭痛。 - 異常的癢感
- 睡眠障礙(入睡或保持睡眠困難)
- 發燒(容易發生在嬰兒、幼童身上)
- 耳朵有積液流出
- 失去平衡感
美國梅約診所 (Mayo Clinic)資訊指出,耳朵感染的症狀通常會在開始的數天改善,而大多數的感染即使未經治療,也會在1~2周內痊癒。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和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也建議,在以下情況中,可以先觀察孩子的狀況,再決定是否採取醫療處置。
- 6~23個月大的嬰幼兒,發生單側輕微內耳疼痛症狀,持續時間少於48小時,且發燒不超過39℃
- 24個月以上的幼兒,發生一耳或兩耳輕微內耳疼痛,持續時間少於48小時,且發燒不超過39℃
如何預防小朋友中耳炎
中耳炎若是接受適切的治療,並不會留下後遺症,而且也能透過施打疫苗達到預防的效果,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帶小朋友到小兒科尋求專業建議,按醫師建議施打能預防中耳炎的10價疫苗等,即可達到預防效果。
但請注意,任何疫苗都無法達到100%免疫的效果,並不是施打疫苗以後就完全沒有風險,還是應該隨時留意小朋友的狀況。
成人中耳炎可能有四種原因
不只是小朋友,成人也有可能罹患中耳炎,成人中耳炎大略是四種情況造的:
- 感冒擤鼻涕太大力
擤鼻涕太大力可能會造成鼻涕被推往中耳腔,引起發炎。 - 大氣壓力變化太快
如搭機飛機起降時、潛水時,由於大氣壓力變化過快引起耳咽管功能調適不良,導致中耳炎。 - 外傷造成
如被打耳光、挖耳朵造成耳膜破裂,都有可能發炎。 - 鼻咽癌
如果單側中耳發炎,莫名其妙聽力減退,如果還有其他如淋巴腺腫大、血痰、複視等症狀,最好立刻請醫師檢查是否有鼻咽癌。
下一頁看中耳炎治療方法完整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