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簡單的輕食、水果,每天準備一份便當給家人與自己,感覺上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堅持為家人每天準備便當,同時運用簡單的菜色配置技巧,餐餐都能展現「媽媽的味道」,給孩子留下一生的回憶,更重要的是,連晚餐只要 20 分鐘就完成。
便當就是整個家庭的味道
譚敦慈認為,現代父母親在便當這件事上,往往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擔心自己每天變不出花樣,或是擔心煮不好。
事實上,外食業者把菜色變得非常豐富,一般家庭根本是無力追趕,與其在那邊擔心,不如換一種訴求方式:「媽媽的味道」,本身就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滋味,會給家人尤其是孩子,帶來一輩子難忘的親情回憶。
另一方面,便當的菜色也應該是「該吃的」而不是「想吃的」,均衡營養很重要。
她透露,再忙也要找時間回家煮飯,其實習慣了並不會覺得麻煩。兩個孩子在念書的時候,中午幾乎都是帶便當,「我們家吃的很好」,魚、肉、蛋、青菜、水果等力求均衡,而且都是新鮮食物。
而提到夫婿林杰樑醫師最後那段期間,孩子到醫院的地下街用餐,除了白飯與高麗菜,其他都不太會吃。於是,當他們決定放手讓林杰樑走的當天晚上,譚敦慈就回家煮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覺得安心,也才知道我有能力獨自把他帶大。」
譚敦慈準備的便當,都有些什麼菜色?
1.主食:魚、肉交替。
2.青菜:白色蔬菜或根莖類蔬菜,例如高麗菜、 白花椰菜、茭白筍、蘿蔔。深綠色蔬菜不耐蒸,口感與視覺效果都不佳。
3.常備菜:譚敦慈準備的常備菜之一是毛豆,補充蛋白質與纖維質,處理起來很方便、色澤又美,孩子的接受度很高,或是毛豆炒玉米也不錯。
4.滷味:除了肉類,滷味還有滷蛋、豆干、豆腐、海帶等,事前就滷好的滷味可以節省做便當的時間,滷味也很耐蒸。
5.水果:不用切片的原型水果最好,例如蘋果、橘子、香蕉。一次帶完整一顆或一根水果最方便,營養也不會流失、減少細菌孳生。如果需要切片,可以切大塊並泡鹽水,減少氧化,也能保留維生素C。
魚類主食、青菜、水果是當下就清洗、烹調,常備菜早已做好;滷味及可用滷的肉類主食也是之前就已做好分裝保存,拿出蒸熱一下即可。將煮菜的程序分開來處理,就可以不用全擠在晚餐前做,這樣也可以便當與晚餐一起處理,譚敦慈花 20 分鐘就完成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