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有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80%是女性。綜合報導指出,陽明大學暨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楊再興醫師表示,很多女性被診斷為骨鬆後,會認為應該大量喝牛奶補鈣,但台灣有高達7成以上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喝愈多牛奶可能反而造成愈多鈣質流失。
楊再興醫師說明,腹瀉等於把牛奶的營養素都排掉,身體來不及吸收,且若不斷腹瀉,還可能把原先從其他食物攝取到的鈣質也一併排出,反而愈喝愈缺鈣。
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醫師指出,牛奶是營養的,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飲用,必須視個人情況而定。除了牛奶中的「乳糖」會造成許多人腸胃不適外,他還指出另外兩項喝牛奶可能會引發的狀況。
第一是過敏,劉博仁醫師說明,牛奶是母牛給小牛喝的,就像母乳是媽媽給小嬰兒喝的一樣,不同物種間產生的蛋白質有差異,因此許多人會對牛奶當中的蛋白質過敏。
此外,劉博仁醫師提及,有些文獻認為牛奶及紅肉含有比較多的「生長因子IGF-1」,這種生長因子對發育中的孩童是需要的,但若是成人攝取過多,可能有促進腫瘤增加的機會,因此他也經常勸罹癌的患者別喝太多牛奶。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楊再興醫師說,骨質疏鬆是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疾病,不過女性面臨的時間比男性早,多發生於50歲左右,男性則是60至65歲之間。
更年期後女性雌激素減少,停經後5年,每年會流失3%至5%的骨密度,5年下來恐減少25%的骨密度。骨鬆最大危機是會提升骨折風險,其中一旦髖骨骨折,死亡率就相當高。楊再興醫師表示,停經女性應把握黃金5年,均衡飲食、充分攝取鈣質、維生素D,並配合負重或撞擊運動。劉博仁醫師也建議,每日補充維生素D3 1000至2000國際單位,再搭配足夠鈣質。
藉由曬太陽能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助鈣質吸收,對此,楊再興醫師則指出,曬太陽也要曬對才有辦法生成維生素D,若衣服穿很多、臉塗防曬油,加上空汙嚴重,幾乎沒辦法讓人體接受到紫外線中的UVB,只是讓身體感覺「熱熱的」而已。
楊再興醫師表示,國人普遍缺乏預防的觀念,多等到確診後才開始注意骨本危機。想要「存骨本」最好從青春期就開始,而30至50歲是「養骨本」的最佳時機,50歲後則要注意「保持骨本」。
衛福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主任張敬仁醫師也補充,除了喝牛奶外,也能攝取起司、豆腐及深綠色蔬菜等補充鈣質,或從事跑步、快走等負重運動,增加骨密度,但要注意吸菸或攝取過多咖啡因,就容易干擾鈣質吸收。
而對於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楊再興醫師則建議可改吃鈣片,且一定要咬碎才能幫助攝取。現在也有研究發現,牛樟芝子實體能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造骨細胞活性,民眾可選擇利用。
資料來源: 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