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醫學(又稱漢方醫學,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廣為盛行的傳統醫學)認為,人體內就像小型的大自然。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身體受環境所左右,體內也隨自然法則運行。
◎氣血水
東洋醫學主張,人類存活需要三種物質,那就是氣血水。藉由「氣」的運行,身體得以活動、保暖、遠離疾病,是我們生存必需的生命能量,也與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有著密切的關係。
「血」可滋養潤澤全身。「水」則是滋潤冷卻身體,使關節活動順暢的體液。體內有這三種物質充分循環,才能身強體健。只要欠缺其中一種,或是循環不良時,身體就會出現異狀。
◎冷與熱
東洋醫學認為,身體不冷不熱才是最佳狀態。夏天太熱汗水排不出去、穿太多衣服造成體溫上升、冬天太冷沒有確實保暖等,面對環境變化卻無法調適,就是冷熱失衡了。
炎夏時,汗腺會打開促進排汗,若長時間待在冰涼的冷氣房內,身體會變得冰冷;長時間處於高溫下,熱氣則會積聚在體內。所以在環境的影響下,會引起不同的變化。
在食物方面,酒與辛辣食物的基本作用在於溫熱身體,夏季蔬菜與冰涼飲品則是冷卻身體。因此食物本身具有溫熱與冷卻身體的性質,甚至還有「中性」的食物。雖然「身體保暖」是現代的潮流,但在這一頭熱的風潮之下,大家應該要知道,溫熱身體並非百利而無一害。
◎身體與環境的變化
人體有週期性的變化,而且打從一出生便持續變化著,女性的身體更以七的倍數在進行變化。十四歲有生理期,二十八歲左右身體達到顛峰,四十九歲左右面臨更年期等等。女性還有月經週期,體溫與身體狀況也會隨之產生週期性的變化。就連單純觀察一天,也能察覺身體有所變化:太陽升起時身體活動最為旺盛,體溫與血壓也會隨之上升。
我們每天無時無刻都生活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共處。但是,習以為常的寒冬卻變成暖冬,或在炎夏躲在冷氣大開的室內,這些人們不以為意的變化,都會導致身體機制錯亂。氣血水達到平衡且運行順暢時,身體就會有抵抗力,稍一失衡,可能就無法適應任何變化。
◎水往低處流
在室內暖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常識。人體內也會發生相同的變化,所以冬天都是腳部冰冷,很少人會從頭部感到冰冷。人體內水分循環的道理也相同,多餘的水分會屯積在肢體末端,因此腳部容易出現水腫的狀況。
◎何謂「氣血水」停滯?
我們的身體是由「氣血水」所組成,而「氣血水」也是維持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體內的「氣血水」必須充足,保持適當的循環才行。東洋醫學中十分重視「循環」,氣血水不通,身體就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出版社:潮客風出版社
作者:柳本真弓
譯者:蔡麗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