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管堵塞時並不是像河流一樣,所有的問題都是在血管內徑裡面進行的。動脈剛開始硬化時,膽固醇會先沉澱在血管壁(血管的牆壁)裡面。
等到管壁的體積慢慢增加後,管壁會向外推擠,變得越來越厚,因為不是向內推,所以也就不會影響血流經過的血管內徑; 只有當動脈硬化繼續進行,血管壁的體積越來越大,變得更厚之後,血管內徑才開始變小,影響血流,產生心絞痛的症狀。
而 心肌梗塞,則是血管壁突然破裂,當血管壁平常累積膽固醇的粥塊突然破裂,產生裂痕時,人體就會產生血栓來試圖修復,但是這種用來修復的血栓在這個時候反而產生了大問題,因為 血栓會擋住血液的流通,產生了不穩定性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臟病。這個模式目前可以解釋所有的觀察結果,所以被認為是十分重要的理論。
為什麼在剛開始血管壁的體積增加時,會向外膨脹,血管內徑不會變小呢?我們可以用中學的物理學就能了解這個現象了。
我們可以回到中學,當時的考試喜歡考一個的題目是:當鐵環加熱,金屬膨脹時,鐵環中間的洞是變大呢?還是變小呢?還是不變?
一般人或許會直覺的認為鐵環中間的洞一定會縮小,可是實際上觀察到的現象是,中間這個洞反而會變大(因為鐵環相互擠壓,如果把鐵環換成四方形的金屬,就會更容易理解了)。
這個原理也可以運用在開瓶蓋:當我們遇到瓶蓋打不開時,只要用火烤一下,整個瓶蓋就會向外膨脹,讓中間的洞變大,能輕鬆旋開瓶蓋了。
為什麼心肌梗塞前很少有心絞痛症狀?請看下一頁醫師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