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式
藥物
頸動脈狹窄最常見的根源是由動脈粥狀硬化所引起,病人檢查後若頸動脈阻塞情況在80%以下,沒有不適及暫時性缺氧 (TIA) 的症狀,也未曾小中風,則建議可以先以藥物治療。
為了延緩並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醫師會給予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就是常用的品項。若患者會對此藥物過敏,或無法忍受阿斯匹靈引起的腸胃不適,也可考慮保栓通(Plavix)。
然而藥物並無法溶化粥狀硬塊,僅能減少血管產生血栓,維持穩定狀況或發生急性阻塞、中風的機會。由於動脈硬化是一種緩慢而漸進的過程,因此必須好好控制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戒菸、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控制體重,如果同時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也應一併服藥,有效控制這些因素來減緩動脈硬化的過程。
外科頸動脈內膜剝除術
管壁阻塞嚴重,超過80%且有暫時性腦缺氧症狀等不適症狀,可考慮由外科進行頸動脈內膜剝除術。手術方式自下頷角到鎖骨之間,依病灶位置直接將頸動脈切開,再將阻塞的粥狀硬塊剝除,可有效預防中風。
手術成功率高且安全,但外科手術因較具侵犯性,且必須進行全身麻醉,仍有造成傷口感染的風險及顱神經麻痺的可能。
更多頸動脈狹窄治療方法,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