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所主導的研究,找來了歐洲各國共876名的中高齡女性,除了調查她們日常的ω-3脂肪酸攝取量、血中濃度之外,也採集了糞便樣本來調查腸道的益生菌數量。
結果發現血中ω-3脂肪酸濃度較高的女性,其腸道菌叢種類更多,尤其是能夠分泌短鏈脂肪酸SCFA的毛螺菌科(lachnospira)更多,因此不但可以瘦身更能調整血壓、預防腸道發炎,避免罹患糖尿病或是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此外,腸道益菌種類豐富更能預防多種伺機性感染疾病,如上述的毛螺菌科即能預防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在結腸引發的偽膜性結腸炎。
而糞便樣本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血中DHA濃度較高的女性之腸道菌相,與過去臨床上所發現腸道不易發炎者相似,且糞便中也含有大量的N-氨甲醯谷氨酸(NCG)。NCG是現代動物實驗中判斷腸內氧化壓力的一項指標,NCG含量越高則代表腸內氧化壓力越低,因此研究小組也認為,這次的研究證明了ω-3脂肪酸之所以對身體有益,應該有一部份來自於其提供腸內細菌營養,可以促進NCG合成。
日本DHA研究專家守口徹教授也指出,相較於亞麻仁油、紫蘇籽油等近年來才開發出來的高價油品,青背魚類既便宜又容易取得,是最好的ω-3攝取管道。若參照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15年修訂的食品標準成分表,可以發現台灣人常食用的青背魚類中以鮪魚,特別是黑鮪魚的油脂部位DHA含量最高, 但是近年來由於濫捕問題嚴重,黑鮪魚資源面臨枯竭且國際環保團體也都在提倡保護這項珍貴的海中資源,因此早安健康也建議民眾選擇排行榜中第二名以後的常見魚類,依序為 鯖魚、秋刀魚、香魚 等,也都含有相當豐富的DHA脂肪酸,對於腸道菌叢養成相當有幫助。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