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案例
以「送洗」為藉口再介紹一個使用和邦子女士同樣方法解決問題的案例吧。
這個案例的主角是住進照護機構裡的俊一先生(90歲)。有一天,他突然興奮地說:「聽說皇室要頒發勳章給我!因為要去見天皇,快把我的燕尾服拿來。」即便工作人員再怎麼反覆說明:「不可能啦!」他仍然堅持:「有收到邀請!」
工作人員也火大了起來,就把報紙所刊載的領獎者名單擺到他面前,並試著說服:「這裡面根本沒有俊一先生的名字!」想不到,他本人不但沒有因此信服,反倒惱羞成怒起來。
另一個工作人員見狀,立刻低聲下氣地道歉:「不好意思,都是我太雞婆,把禮服拿去送洗了。不過,還來得及在領獎當天之前送回。」俊一先生聽聞後,回答:「啊!來得及的話,那就好了。」事情就這樣圓滿結束。
製作「報失竊案」文件
絹子女士今年86歲,是一位醫師娘。不知是否因為父親和弟弟也都是醫師的緣故,明明自己並不是醫師,卻莫名地高傲自大。她們家有申請居家清潔的服務,有一次她竟然指稱:「有一只戒指不見了,一定是那個居家幫手偷的。」絹子女士把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但是我向家屬確認過後,卻得到「根本沒有那樣的戒指……」的回應。也就是說,是絹子女士「自以為」戒指被偷了而已。
於是,我就提議「假裝向警方報案吧」。便用電腦製作出一份報案用的文件,並請她署名、蓋章。然後,對她說:「那我就把這份報案文件交給附近的派出所囉。」她似乎因此獲得滿足,從此再也沒有提起「東西被偷了」這件事。
●解說
這裡列舉出一些失智症患者「妄想東西被偷」的言行舉止以及類似的案例。他們宣稱不見的東西,從錢包、寶石、存摺、拖鞋到茶杯等等都有,除了運用減法話術,還可以說:「唉呀!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呢?」藉此轉移當事人的注意力。也可以假裝一起尋找,或者每次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直到患者本人忘記為止。
當然,如果是東西真的不見的話,就另當別論。不過對於失智的人來說,「不見了」或是「被偷了」是既成事實,我們必須理解「他們說的就是絕對」,因此基本上在應對時盡量不要去否定他們。
但如果是說出「是居家幫手偷的!」這般針對特定人士進行攻擊的話,建議換一位幫手會比較好。
至於無法逃走的家屬該怎麼辦呢?可以試試看「因為你說壞掉,去年就丟了喔。」或者利用附近的機構和學校的名稱,採取「不是拿去義賣了嗎?」、「捐出去囉」等說法。也可以使用患者信任的人的名字,說「不是送給某人了嗎?」至於衣物的話,就可以採用「拿去送洗」這種藉口。無論如何,重點在於要盡量說成像是他本人自發性的行動。
本文摘自《面對失智者的零距離溝通術》/右馬埜節子/蘋果屋出版社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