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爸爸故事的另外一層重要意義是,他在64歲就出現症狀,失智症通常是年齡越長、盛行率越高。根據衛福部調查,臺灣地區90歲以上老人,大約每4位有一位失智症患者;65~69歲年齡區間,1百個老人中只會有1.5位罹患失智症,侯爸爸64歲就發病,時間算是比較提前了。
長輩提早進度,對晚輩當然會造成很大的衝擊。那時昌明還不到30歲,身上揹了巨債,事業還沒拚出成就,卻先拚出了胃潰瘍,他沒辦法好整以暇的去應對這個人生變化。
19年後的現在,侯爸爸已經從輕度、中度、重度、到臥床......因此,他是如何陪伴失智父走上這條長照之路,應該會給世人很多啟示。
▍ 啟示1:家人警覺性是第一道防線
主辦單位把他放在壓軸是對的,通常一整天的論壇,到了最後一場,人已走了大半,但是昌明到場時,會場還坐滿了人。他先問大家,會擔心自己失智的請舉手,結果全場不分老少幾乎都舉起了手。
昌明說,父親曾經做到銀行分行經理,數字概念與記性都無庸置疑,但是64歲時開始忘東忘西(很多人會誤解失智症就是因為不愛動腦,其實學有專精的碩博士病例一堆啊)。
昌明說,他寧願疑神疑鬼,也不要只是幫老爸買瓶銀杏就好。令人好奇的是,當年失智症知識尚未大開,他為何就有這種警覺性?原來是失智症權威名醫劉秀枝曾經上過節目,劉醫生所敘述的症狀,有好幾項與侯爸爸雷同,於是他用半哄半騙的方式讓父親接受篩檢,「果然中了」。
失智患者總是同樣的問題一問再問?下一頁看看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