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進食 也會燃燒熱量
平時提到代謝,大多會想到不動就能消耗熱量的基礎代謝率,而事實上代謝中還有10%是屬於攝食生熱效應(DIT),也就是我們吃進食物時,為了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營養成分,身體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消耗。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資訊指出,根據攝取不同的營養素,消費的熱量也會不同,例如攝取蛋白質時消耗的熱量約是30%、碳水化合物約是6%,而脂肪約是4%,由於我們的飲食裡不會只吃單一營養素,因此混合起來的平均,約是10%。
咀嚼次數越多 攝食生熱效應越高
而除了飲食的內容之外,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社會理工學研究科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咀嚼的次數和進食的時間,也會影響到熱量的消耗。
以10位男性進行的實驗,讓他們吃下塊狀的營養輔助食品以及200ml的水分,比較吃得快的人和吃得慢的人之間攝食生熱效應的差異。結果發現吃得較慢的人,直到飯後90分鐘為止攝食生熱效應都維持很高的狀態。
老化會讓攝食生熱效應降低 咀嚼可幫助改善
另一項實驗以84名女生為實驗對象,讓她們以平時的進食習慣吃下一個飯糰,紀錄咀嚼的次數和飲食時間,觀察進食速度與體脂肪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體脂肪越低的人,有吃得越慢的傾向。咀嚼的次數增加,會讓朝著胃和小腸輸送血液的動脈血流量增加,結果就會讓攝食生熱效應(DIT)擴大。
雖然一次的飲食差距僅有些微的熱量,日積月累下來卻很驚人,以一年來計算的話,相當於1.5公斤的差距。隨著老化和運動不足,讓肌肉萎縮,除了基礎代謝會降低之外,攝食生熱效應也會降低,透過鍛鍊來讓肌肉增加,能夠提高攝食生熱效應,而吃飯時只要記得多多充分咀嚼,也能幫助攝食生熱效應提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