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的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教授在1970年代首次提出,去除了宗教性質的打坐、禪修等動作,強調以 正視當下、 正面思考的冥想模式,來對焦慮、躁鬱、恐慌等精神疾病患者進行心理治療。
正念療法重點在於專注當下、不妄作判斷
而日本首位女性SIY講師木藏莎菲君子表示,其實正念療法的重點就是讓自己專注在當下行為上,選擇 不妄作判斷且不加以評價的思考模式,讓身心靈都能在不受壓力的狀況下徹底放鬆。
木藏莎菲君子分析,當腦部在處理情緒時,負責接收壓力杏仁體常常會變大、以至於對事物過度反應,而使人被情緒綁架且難以恢復。正念療法就是針對這個情況來自我調整。
八周訓練後就能讓杏仁體縮小
木藏莎菲君子也提到,近年來已有研究指出,在進行八周的正念療法後能讓腦部控制感情的海馬迴體積增加,這能讓思路清晰、情緒更為穩定,同時也能讓杏仁體的體積縮小,腦部對壓力的過度反應就會有所改善,比較不容易出現負面思考,所以在進行正念訓練後,腦部面對外界壓力刺激的過度反應就會受到緩和,情緒也會變得不易憤怒。
下一頁教您擺脫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