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體質偏寒的人,應該少吃寒性的食物,以平性、溫性食品來調理身體。以前我一直誤以為,冰過的食物就會偏寒,但並非如此。
楊賢鴻醫師說,「食物是否偏寒,跟冷、熱等溫度無關,主要還是跟食物的性味有關,像是茶葉屬寒性食物,因此,不管是冷茶、熱茶,都一樣是寒性食物,像我的體質比較偏寒,就比較不適合,一喝下去,容易有喉嚨癢、痰多、想咳嗽的情況出現。」
而體質偏寒的人,就算是夏天,也可以吃些麻油料理來補氣。每天早上用西洋參(粉光參)三片、紅棗三顆,用電鍋燉一飯碗的湯來調整體質。
這讓我回想到,之前去韓國時,發現韓國民眾,連夏天都會吃新鮮人參燉的雞湯,其實也就是運用平性、溫性的食物來調理偏寒的體質。
但若是體質偏溫、偏熱的人,飲食原則就剛好相反。只要多吃些荔枝、榴槤等溫性食物,就有可能會口乾舌燥、流鼻血、便秘,更別提是大熱天還吃麻油料理了。這些溫性食物,體質偏溫、偏熱的人,就不建議多吃。
至於哪些食物是溫性、平性或寒性?可參考楊賢鴻醫師所提供的食物性味表,居然還是中英對照,真是有趣。仔細一看,原來好多好吃的食物,都是寒性食物,倒是溫性食物,只有少數幾樣。看來體質偏溫、偏熱的人,食物禁忌比較少,也算是比較有口福吧!
請繼續閱讀下一頁,讓您一次了解超過百種常見食物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