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治療上除了注重保濕劑的使用,減少搔癢和避免刺激物質的接觸外,亦可同時採用中西醫聯合診治,搭配口服或局部西藥階段式的治療計劃,輔助配合中藥藥浴、中藥濕敷等方式勤加照料,將可顯著改善皮膚發炎問題,讓病況獲得良好的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8~10%,且高達85%的異位性皮膚炎發生在 5 歲之前,由此可見此疾病以影響嬰幼兒為主。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與基因、環境、免疫功能及皮膚障壁的缺損有著密切的關係。在臨床照護上,也是從這幾個角度來調整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的西醫觀點主要圍繞在皮膚防禦能力的缺損以及免疫功能的失調。而中醫觀點則是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依照不同分期有不同證型,整體表現不外乎風泛肌膚、濕邪浸淫、熱毒薰灼、陰虛血燥等。
急性期的治療以西醫為主,可依病況採用外用類固醇、口服藥來對抗皮膚的發炎症狀,恢復期則搭配中藥理論以科學中藥、中藥藥浴、中藥濕敷等方式延續治療,減緩皮膚發炎程度。而日常基本皮膚保濕也相當重要,中西醫聯手照護,針對不同病況、病患體質對症下藥,只要能配合醫囑規律用藥、定期回診追蹤,幼童脆弱的皮膚也可望獲得顯著的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 魏長菁醫師
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 健談粉絲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