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嗎?收納整理是幫助我們過得更舒適自在的功夫,既然是好喜歡的東西,就算沒有實際的用處,那又怎麼樣呢?真的好喜歡,就請大方地留下來吧!
經常在進行收納服務時,會整理到這類物品:海報、紀念品、小孩的勞作、明信片、玩具、吊飾、公仔......與其將這些東西集中分類後,再儲藏到櫃子裡,不見天日以至遺忘,不如好好利用這些物品幫你佈置居家。
1. 牆面、衣櫃或抽屜的內側,可以張貼喜歡的海報或利用捨不得丟棄的漂亮包裝紙鋪底。
2. 不少人有存留票券的習慣,除了收在固定的袋子裡儲藏, 利用有透明夾帶的相本或名片簿瀏覽,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我自己則會把喜歡的票券,當作書籤使用;看著某個藝術展覽或電影被夾進書本裡,兩相情境對照,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種玩賞的趣味。)
3. 明信片、相片也可以築起一道回憶牆,佈置屬於自己的幸福記憶空間。
4. 使用深藏在櫃子已久的紀念品,拿來收納髮飾、打火機、化妝品。
5. 用孩子的陶土勞作當作書檔與擺飾。
我不只一次在收納服務時,使用客戶深藏在櫃子已久的心動物品當作擺飾和輔助收納。原本捨不得丟棄,但又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物品,頓時變得心動滿分!其實只要稍微發揮巧思,原本看似無用的東西,都可以立刻變得閃閃發亮!
因為條件限制才能使我們充滿創意。收納也是如此,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裡,管理無限的慾望,激發無窮的想像與創意!
不要輕易放棄喜歡的物品,就是打造幸福居家的重要祕訣! 與其擔憂是不是要再去買什麼裝飾品、收納工具,不如透過正確的分類集中、抉擇去留,重新檢視家中所有的物品。請記得一定要先經過分類集中、抉擇去留的步驟後,才可以開始收納。
所有令我們心動的物品,只要決定留下來,就一定可以找到它能勝任的崗位。就算只是單純地展示,也會閃閃發光,帶給你幸福的感覺。能夠被喜歡的物品包圍,無論如何都讓人充滿能量!
沒有所謂暫時存放的區域
在進行抉擇去留的時候,人們常有「我現在還不能決定,先暫時放一區」的想法。事實上,只要是不能明確留下的物品,就是我們不需要和不喜歡的物品;不能下決定,也只是捨不得說出淘汰而已。
這狀況常常發生在全新、未拆封、仍可使用的物品身上:空白的筆記本、全新的杯盤組、禮盒包裝的毛毯、一時興起買來玩但未打開過的羊毛氈等。客戶會提出:「先把這些東西集中放一個月看看嘛,如果真的沒有用,再丟掉也可以呀。」其實,未來一個月到底會不會使用,只要往前推,檢視過去一個月有沒有使用,答案就揭曉了!畢竟我們的習慣和喜好,多半不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的改變。
但我不得不說,的確也有經過收納整理後,重拾自己遺忘的興趣,或者展開不同生活方式的案例:
書桌整理整齊了 ► 開始使用塵封已久的色鉛筆著畫。
收納方便、清楚明瞭 ► 經常在廚房開伙,全家人減少外食。
抉擇去留後 ► 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穿著風格和款式。
......說都說不完。但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建立在確實完成收納整理的步驟。混雜各類物品,不知到底該留還是該丟的暫存區,其實也就是沒有經過集中分類與抉擇去留的區域。收納整理終究沒有完成。
更何況,想到家裡始終有一塊曖昧不明,等著我們下決定、等著我們使用的物品區,真是讓人產生壓力與罪惡感。「明天一定要讀那本書」、「這週放假就來織毛線」、「下個月應該就可以用到那本筆記簿了吧」......像是這樣明明不會達成的指令,一直在腦海中旋轉。簡直是親手替自己打造一個噩夢區,相當可怕。
古裝劇常演到蠻橫霸道的君主,將已經不喜歡的妃子打入冷宮,而冷宮總是陰森可怕。物品暫存區,就像是冷宮一樣。就連當初將物品歸類到此處的自己,都不想靠近。更別說會再有使用裡面物品的一天了!
總而言之,原則只有一個:在抉擇的當下,不論是憑藉著明確的喜好和需要,或者因為捨不得淘汰而留下的物品 ─ 只要我們決定將物品留下來了,就沒有所謂「暫時」這件事!每一個物品,都該歸納到屬於自己的分類裡面,並且加以定位。
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的物品,也一點用處都沒有,但必須留下的例外狀況
難道沒有例外狀況嗎?家裡有著其實並不心動,也沒什麼用處的物品。理想的狀態是:每天一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喜歡的東西。每天一開門回到家,碰觸到的都是實用,好用的物品。還是會有例外的情況。然而,這種例外並非建立在委屈的生活,而是從寬妥協的藝術。
在台灣,多數的人即使成年後,也都與家人同住。尤其都會地區地狹人稠,與生活習慣、喜好選擇完全不同的室友,共享同一個空間的居家型態大有人在。面對與家人共同擁有的物品,如果沒有達成共識,就憑藉自己的心意決定去留,實在是非常蠻橫的事情。我們能夠做出選擇的,只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物品。
有次特別的收納狀況。N小姐與先生和公婆同住,家裡堆滿婆婆從電視購物買來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和廚房用具。數量之多,難以消耗。不論如何勸說婆婆,最後家中的東西仍是有增無減。N小姐特地約了公婆出國的絕佳時刻,想藉著這次收納,將東西全數清空。必須趁著婆婆出國才能進行收納整理,心裡肯定知道如果婆婆在家,收納就無法進行吧。那麼,一旦婆婆出遊回來,發現家裡變得不一樣,東西都不見了......又會怎麼樣呢?想必是大發雷霆吧!原來是為了透過收納整理,讓家人的生活空間變得更舒適自在,卻因為沒有尊重家人的意願,而產生反效果,那實在太得不償失了啊!
我依舊按照一目了然展示收納法的步驟,和客戶一起,先將東西一鼓作氣全數拿出來,分類集中。把同樣種類的東西擺放在一起。有堆放到快接近天花板高、未拆封一箱又一箱的鍋碗瓢盆,還有兩大袋已經過期的食品、乾糧。透過收納的第一步驟 ─分類集中,就已經清出了許多空間。像拼積木一般,將散亂零碎的空間還原。餐桌旁地面上雖然暫時堆滿了物品,但已經有可以步行的走道,餐桌桌面也終於重見天日了。龐大數量的物品一次集中,也好讓家人們共同看見超過需要的購物狀況。平常或許很難想像,原來已經擁有了這麼多物品,一次全部集中就教人難以忽略了。包含過期的食品也是,不替家人丟棄物品,應當由帶回物品的主人,自己決定物品的去留。
如果此時擅自替家人做決定,就算家人無所謂,也不會改變未來物品隨意被帶進家中的狀況。我們可以透過收納的技巧、擺放的方式,提醒共同生活的家人空間上的限制,但我們無法替家人決定生活的模樣。相反的,我們應該理解問題造成的原因,尊重家人的選擇與困難,達到雙方限度的平衡。
那次案例的後續是,婆婆沒想到竟有這麼多過期品而感到相當懊悔,雖然仍不願意割捨用不到而未拆封的鍋碗瓢盆,但也在家人共同說服下,捐出部分物資。令N小姐開心的是,平常毫不管事的公公,當面感謝她替家裡整理改變;甚至她聽到婆婆在打開電視時,唸說:「不能再買了。」收納可以帶來居家生活的改變,而我想改變總是循序漸進的呀。
雖然不喜歡,也沒什麼用處,但因為不可抵抗的因素,最後仍必須留下的物品,那也就是共同生活的家人了。既然是共同生活的家人,那麼也請好好地照顧它!
經常有道理說,物品是我們對自己的投射,那麼請相信,當我們對物品付出心力與時間照顧,最後投射回來的也是對自己的幸福!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