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已知道有致病的基因不一定就會發病,而是後天環境因素誘發出來,那麼透過基因檢測,先知道基因圖譜,再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就能避免啟動致病基因。
生活醫學做好基因調控
整體來說,作息不正常是不健康的一大原因。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身體在睡眠階段分泌的荷爾蒙水平就會亂掉。一般人在面對這樣的情況,通常就開始攝取營養補給品;由於身體的確缺乏營養素,因此剛開始吃補給品一定有效,但是若長期使用,原本體內自然生產的機制就會漸漸停擺,此時,若是外部補充停止或不足,身體就會出狀況。
我們都聽說過,正面情商(EQ)在生病初期可以幫助治病,負面情商卻會惡化病情,甚至會加速死亡。保持正面情緒及控制意志的力量,讓自己學習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正面情商的效用關鍵。負面情商則是會不斷傳送不利的訊號給身體,製造更多壓力自由基,也增加自由基的活性。
許多疾病都與運動不足有關,不同類型的運動,影響的層面也不同,例如有氧運動與舉重類運動的效果就不同。如果有心臟疾病,多睡覺、不喝酒,少肥肉,運動提升心臟功能,至少每天快走兩三公里,約一小時。
營養學告訴我們怎麼吃最安全
我們該吃什麼食物、不該吃什麼食物,從基因調控角度來看有清楚的脈絡。
① 動物蛋白
透過飲食進入身體的有害蛋白質,往往附帶在與人類蛋白質結構近似的動物蛋白質上,進入人體後可能會取代或改變原有的基因結構。我們經常吃的豬肉就有這個隱憂。就這一點來看,其實距離愈近的動物蛋白質要少吃,愈遠的例如植物蛋白質,都分解成胺基酸再吸收利用,相對安全。乳品業者為提高產量注射生長激素、泌乳素,這些都會殘留在最後的產品中。綜合報告說,動物蛋白攝取愈多的國家,報告說淋巴癌的比例愈高。
素食飲食是一個解決之道。雖然美國政府官方的新版飲食建議,將營養來源區分為蔬菜、水果、穀類、蛋白質(動物食材、豆類與堅果)及乳製品,但像美國癌症協會及一些民間團體的版本中,沒有奶蛋肉魚,蛋白質的來源以豆類為主,而且強調,其實其他三類食物的蛋白質也不少。
② 過量飲食
攝取過多剩餘能量會產生大量自由基,攻擊細胞與DNA 造成老化。 美國一項實驗給不同猴子吃正常熱量(每天兩千大卡)與高熱量飲食(每天三千大卡),結果發現正常飲食的猴子身材較高大,過食的猴子看起來既萎縮、沒精神、毛髮也鬆散。平常可以透過攝取Q10減少自由基,同時也可以保護心臟與皮膚。Q10含量高的食物包括牛心臟、甜地瓜與馬鈴薯的皮,美國就有公司專門向餐廳收購馬鈴薯皮以提煉Q10。
③ 肝臟解毒能力相關基因
大約半數華人都缺乏GSTM1、GSTT1 兩種跟肝臟解毒相關的基因,因此很容易引起脂肪肝、肝硬化與肝癌。如有這種情形,就應該少喝酒、少吃發酵食物。CYP1A1基因缺乏,很多藥不能吃,或像普拿疼之類藥物,一天吃不能超過兩顆,一天也只能喝一杯咖啡或一杯紅酒。CYP1B1基因與是否能儲存葉酸、B12有關,而華人55%因基因的關係不能儲存維生素D3,如果透過檢測就能知道,每天補充500-1000 單位,可預防骨鬆、肺癌與大腸癌。
‧ 華夏書院 輔助替代與自然醫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