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四則為自覺健康、未服任何藥物的家屬們,他們的平均體溫幾乎都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皆高於攝氏三十六‧五度,平均為攝氏三十六‧六六度。
一個人想要健康,平時可量量體溫,如果體溫偏低(低於攝氏三十六‧五度),那就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多吃、多喝溫暖的食物,平時也以溫水為主要水分來源,身體溫暖體溫自然能回復正常,才能有效保持免疫生理機能,要是真的感冒了,自然不用太害怕。建議大家買一支體溫計放在家裡,愛惜自己就常量體溫,隨時應變保平安。
以保暖為核心的照護對策
上面這個統計的結論就是,感冒初期不要急著吃西藥,應先把自己隔離起來,找一個安靜通風的場所休息養病,讓自己不會再傳染給別人。接下來,如果沒胃口就不一定要照正常三餐進食(不餓就暫時不吃,晚一兩個小時稍有餓意再吃),進食時最多七、八分飽,讓腸胃適度休息,記得多補充適當的水分,再來就是全力增溫以提升免疫力,將感冒驅離。
感冒初期自我照顧方面,有兩個觀念最為重要,那就是 (1)溫暖與(2)七分飽、少食。
皮膚要保暖,衣服要穿暖,不要到戶外亂吹風。如果是夏天感冒,吹冷氣時要穿薄外套,不可以讓電扇直吹。此外,感冒病人的肚子尤其要保暖,肚子溫暖腸胃功能自然就好;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經驗,孩子睡覺時踢被又將肚臍外露,隔天醒來便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沒多久後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與精神不濟,因為前一晚肚子受風寒導致中心體溫降低,免疫力降低了,環境中原本存在的各種感冒病毒就趁機入侵了。
感冒時,我不建議服用任何成藥,感冒成藥中的主要成分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也就大家耳熟能詳的普拿疼(強效版則劑量加重又多添加了咖啡因),是任何成年人可隨意在藥局購得的止痛退燒成藥,也是醫師最常用的感冒處方之一;只是,服藥後的症狀緩解其實只是假象,幾天之後往往變得更嚴重。類似狀況在診所幾乎隨時可見,這便是感冒更嚴重而變成二次細菌感染了—止痛藥一定會同時退燒,體溫被拉低後,抵抗力便因此下降了。
退燒對核心溫度的影響
感冒發燒是老天爺賜給我們自癒疾病的本能,當然要好好利用。生病發燒時,上升的體溫能讓白血球功能隨之提高,加強吞噬血液中的廢物,由此淨化血液、提升免疫力,因此,千萬不要隨意退燒。
讓醫師兩難的是,不強硬退燒似乎會引發眾怒—在我的病人及其家屬中,大都認為發燒很危險,應該要馬上退燒,所以幾乎都會要求醫師幫忙退燒,甚至不惜加打一針退燒消炎針。
強力讓病患退燒,對疾病的治療其實非常不適當。雖然退燒與紓解症狀可以讓病人與家屬放心,但隨意給予解熱劑、鎮痛劑會抑制白血球活力,自然也抑制免疫抗體反應,甚至因暫時的症狀緩解而拖延真正的病情,也常因此導致病情惡化,讓許多病人一再發高燒與二次細菌感染,最後還得住院—記住,一發燒就退燒不但意義不大,還違反大自然的基本自癒法則。
可惜的是,實際情形並不容許我們完全不幫發燒的病人退燒,如果不在處方中放退燒藥,一定會引起爭執。為了兩全其美,我多年來在現實與理想拉扯下得到了一個折衷的方法:用一天的低劑量退燒藥(我的習慣是用一般單一顆成人退燒劑量的六成,例如:無人不知的成人普拿疼正常劑量是五百毫克,我則使用三百毫克,依此類推),同時帶兩包備用退燒藥以防臨時需要。起碼比起一般用法,藥物的副作用真的減少太多了。
然而,仍要鼓勵病人多喝溫暖易吸收的水分,待在溫暖有通風的環境並且多休息,盡量讓身體因發燒與休息帶來的好處,增加生理調適力、造成發汗以自然退燒,才是最佳的途徑。
((醫師心中最推的治病好湯,原來這麼簡單!快看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