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作者希望了解為何部分種族背景(ethnic background)的人,出現特定疾病的機率較其他種族背景來的高。經研究調查,作者發現南亞(South Asian)地區常出現的烹飪方式如油炸、燒烤等,通常溫度較高,而較高溫的烹煮方式可能使食材產生較多的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s),並假設可能因此增加食用者的心臟疾病風險。而在中國等心臟疾病普及率較低的地區,當地較為普遍的烹煮方式則包括蒸煮及水煮,而這兩種方式可能產生的有毒物質較少。
作者指出,當烹煮溫度達到攝氏150度,食材的化學結構即可能發生改變,並使新的有害物質開始產生。然而作者亦表示,心臟疾病風險增加和烹煮方式之間的關聯為假設,尚需更多研究加以證實。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新聞出處:Cooking food at hot temperatures boosts risk of heart disease, study suggests 《The Telegraph》
http://www.telegraph.co.uk/science/2016/11/02/cooking-food-at-hot-temperatures-boosts-risk-of-heart-disease-st/
研究刊登在《Nutrition》的網頁
http://www.nutritionjrnl.com/article/S0899-9007(16)30126-5/fulltext
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透過與世界各地的科技與醫學機構的合作,Elsevier 每年出版1800多種期刊和2200本新書,以及一系列創新電子資料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