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最常見的三大瘜肉,包括胃瘜肉、膽囊瘜肉和腸瘜肉。
食物經由口腔食入,經過漫長的消化道蠕動,分解和吸收,與消化道黏膜持續接觸摩擦,一直到從肛門排泄出來。黏膜細胞受到一定程度刺激,食物的刺激佔很重要的因素,人工化學添加劑,腸道中有胃酸的強酸,腸道細菌的結合,在體外是無毒性的物質,進入體內就變成具有毒害的狀況,因而造成黏膜的刺激,碰到刺激物就會受損,產生發炎反應,造成細胞不正常的增生,凸起變成一個腫瘤,就稱為瘜肉。
由於現代人的飲食較油膩、精緻化不易消化,食物停留在消化道的時間拉長,再加上膽固醇過高,都會使得消化道長瘜肉的機會增加。要診斷是否有瘜肉,仍然以胃腸鏡最為重要,不管是胃鏡、乙狀結腸鏡,或是全大腸鏡,均為診斷上所必須要有的工具。
若是發現了瘜肉,僅靠著肉眼要診斷是那一種瘜肉,是不是惡性瘜肉,必須要有病理組織檢查才能確定瘜肉的種類,以及瘜肉是否已有惡化,也唯有藉助胃腸鏡檢查才能對瘜肉予以切片或切除。
胃腸瘜肉在切除後仍有復發的可能,發生率男女相當,隨年齡增加而增加。胃瘜肉演變為癌症的機率不高;但腸瘜肉大小大於 1 公分以上,病理組織為絨毛樣的腺瘤,演變為癌症的機率高。
胃瘜肉會依據大小、外觀,來決定是否需要切除;而腸瘜肉轉變為癌的機會較高,因此一定要切除。
大腸瘜肉可分成:
一、非家族性瘜肉
1. 增生性-最常見,癌變機會小
2. 發炎性
3. 腺瘤性:
a. 管狀腺瘤;
b. 絨毛狀腺瘤;
c. 兩者混合型 (b. 及c. 癌變機會大);
二、家族性瘜肉
遺傳病,易發生大腸直腸癌。大腸癌是國人目前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而超過八成的大腸癌又與腺瘤型息肉有關,至於要如何才能防止大腸癌及、肉的發生呢?除了年齡、人種、遺傳等因素,一般認為低纖高脂食物,也會增加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生的比例,所以保持清淡均衡的飲食及定期規律的追蹤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文章出處: 好好過日子 報馬仔
總統府醫務所兼任醫師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