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痛又稱生長痛
,黃院長解釋,「這種現象比較常發生在幼兒期階段,例如幼稚園或低年級的孩子。」通常發生在傍晚或晚上睡覺時,但隔天早上醒來後又沒事似的活蹦亂跳,這種斷斷續續的情形約在一兩年內會自行消失、痊癒。在排除骨折或外傷,或是腫瘤、骨癌等等病理性因素後,由於在醫學上尚無明確的病因,因此很多人都會把這種疼痛稱之為生長痛。「可能跟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因此造成肌肉拉傷或過度疲勞使用有關。」不過,也有些父母親聽到孩子喊痛,便慌張的以為是關節出了毛病,「其實有時只是因為小幼兒表達得不夠完全,不見得是關節痛,可能只是肌肉痠痛而已。」因此,如果對睡眠或日間活動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不用特別擔心,只要加以持續的觀察,有必要時再求診小兒科即可。
至於成長中的青少年,「因為白天運動量大,導致肌肉、肌腱或軟骨僵硬疼痛或韌帶損傷。」也是常有的現象,這一類屬於急性的運動傷害,「第一時間要用冰敷處理,待第二天過後則要以熱敷來幫助恢復。」並且多加休息,就能減緩、好轉。
關於生長痛,徐醫師解釋,「一般會發生在下肢,尤其是膝蓋周圍。」但她也叮嚀家長在聽到孩子膝蓋或關節疼痛時,「先問問看是不是有跌倒、扭到腳的情形,排除意外的可能。」當家中子女因為骨骼成長得較快,周邊組織相對受到拉扯而產生純粹的生長痛時,中醫師亦建議可以熱敷,或在局部疼痛處用劃圈方式按摩,幫助血液循環、緩解痛感。
要注意哪些徵兆或異狀?
因為活動量增加或是過度運動的關節痠疼,一般來說只要注意一下活動量,多休息、熱敷或是把腿抬高,都能獲得改善。「通常並不會出現紅腫或硬塊。」如果除了關節痛之外,「還伴隨有關節的紅、腫、熱現象,甚至發燒的話,就要小心是否有病變的可能了。」像是兒童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肉瘤等等,「18歲以下的孩子建議還是先向小兒科醫師諮詢,必要時會安排各種檢查幫助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