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齡樂活人生,關節骨骼的保養新趨勢」專題講座中,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骨腫瘤及骨鬆主任吳凱文醫師,與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博士,向民眾介紹關節炎的原因、治療方法,並現場教導大家平日生活如何輕鬆保養。
關節炎─新生細胞來不及修補軟骨
吳凱文醫師表示,關節軟骨如果受損,骨髓裡的幹細胞就會分化成新的軟骨細胞加以替代,但是,這樣的能力大約在 35-40 歲之後,就會開始走下坡,如果新生的軟骨細胞來不及替換受損細胞,就會開始關節炎了。關節每天都在活動,自然會有耗損,而痛風病患、體重過重或是常背負重 物的民眾,軟骨磨損的情況都會加重。
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骨腫瘤及骨鬆主任吳凱文醫師
運動不當也會造成關節炎。許多民眾沒有做好熱身運動,就有可能傷害關節。另外也有一種情形是「週末運動員」,平時沒有時間運動,到了週末終於有時間,就想運動久一點,但平時肌肉、關節與韌帶訓練不足,反而容易受傷。
吳凱文醫師:以骨科醫師的角度分享臨床經驗(eg. 運動風氣使得關節炎年輕化的趨勢)&關節炎疾病介紹
研究新發現:新型膠原蛋白有修復軟骨功能
吳凱文醫師指出,葡萄糖胺或玻尿酸效果都是一時的,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近年來美國休士頓大學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共同研究發現,一種稱為「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減低 關節炎患者日常各類型活動的疼痛感,比起葡萄糖胺加軟骨素的效果要好 2 倍以上;這是因為它低溫萃取,沒有被熱能破壞,保有活性,就能啟動身體免疫反應,如同滅火一般,有效緩解關節發炎疼痛,長期有修復軟骨的功能。
吳凱文醫師:保健食品對關節保養的輔助效果,針對 UC-II® 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成分做介紹;釐清補骨頭vs.補關節成分的迷思
營養、保養、修養三方面著手顧好關節
如何讓 40 歲後衰退的軟骨修復力強化到 80 歲?謝明哲教授建議大家平常可以從營養、保養和修養三方面著手,讓自己的關節與骨骼保持健康。營養方面,多採用低糖、低鹽、低飽和脂肪的消炎食譜,並多攝食全穀物、新鮮水果、蔬菜和魚類等食品。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博士
謝明哲博士指出,維生素 C、E、花青素、類黃酮、兒茶素都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可減少或對抗自由基對骨關節之氧化傷害;維生素B群可預防神經炎及肌肉痙攣。另外,適當補充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使骨骼堅硬具彈性,不致疏鬆脆裂,促進軟骨分泌潤滑營養、修復軟骨,使磨損的軟骨再生,並且減少關節發炎疼痛。
保養方面,熱水浴和水療法可以舒解關節疼痛症狀,運用按摩和伸展活動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或游泳,可加強關節的力量。修養方面也很重要,儘 可能參加各種活動,培養愛好,保持自信心,讓人感覺更能掌握自己的健康;平時可以通過冥想進行放鬆和應用呼吸技巧去控制思維而舒解疼痛。
謝明哲博士: 關節、骨骼保養的日常飲食、營養素攝取&運動建議
「少量多餐」運動,對關節最有幫助
吳凱文醫師指出,過度運動會磨損軟骨,但是不運動則會產生骨質疏鬆與軟骨變薄,因此適量運動才有助於刺激軟骨細胞生長,並促進血液循環,讓生成軟骨所需的養分送到關節。而且運動還能夠減輕體重,對關節的幫助很大。
他建議運動可以採「少量多餐」形式。假如一次走路 4 小時,軟骨中水分像海棉被擠壓過度而乾扁,容易受損;改成分時段走,每次走半小時,關節有機會放鬆,就能重新吸飽水分,恢復原有功能。他也推薦游泳,可以讓身體在水中減輕了荷重的負擔,對關節保健有很大幫助。
吳凱文醫師:退化性關節炎生活保健與小提醒
這場專題講座由白蘭氏主辦、早安健康協辦,吸引超過兩百位民眾參加,一同學習關節保養之道。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