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在30歲左右骨質密度達到最高峰,之後便以每年1% – 2%的速度不斷流失。女性停經之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大幅加快;男性要到65歲以後,才會出現大量流失骨質的情況。雖然男性流失骨質的速度僅為女性的一半,但是男人也會得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尤其是女性)、太早停經、種族(尤其是白人和亞洲人)、骨頭結構較細、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過低、抽煙、酗酒、平時運動量不足,或是具有家族性遺傳因子。
人類的巔峰骨骼質量(peak bone mass)通常在30到40歲間就會達到,隨後便會走下坡,漸漸發生礦物質流失(demineralization)現象。一般來說,女人骨質流失最快的時期是停經後五年間,脊椎密度平均每年減少3-6%,而超過50%年過80歲的女性會有骨折的經歷。男性骨質流失的速率則較為穩定,在達平均巔峰骨骼質量後,依據不同部位,每年流失約0.5-2%。
每4位較年長的女性中,就會有1名骨質疏鬆症患者;每8名年紀超過50歲的男性,就有會1名有此疾病;然而,每3名骨質疏鬆症男性患者中,就會有1名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而死亡,這個比例,明顯高於女性每5名患者中,有1名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而死亡的機率。
鈣的吸收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包括胃腸消化功能的好壞、腸道吸收功能的好壞、維生素D是否充足(陽光照射是否充足、肝功能或腎功能是否健全)、內分泌功能是否正常、食物中是否含有其他干擾鈣吸收的因子、生理狀況的需求(如懷孕、哺乳及生長期需求較高)以及食物中所含鈣量等。
來自植物的鈣比牛奶或乳製品裡的鈣要好吸收得多。肉類和乳製品通常含有大量的磷與蛋白質,磷會干擾鈣的吸收,蛋白質則會增加鈣的排洩,兩者都不利人體對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