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洗手的成分到底是什麼?
站在清潔消毒的立場,殺菌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殺菌又不傷皮膚,並且不殘留在皮膚上。目前乾洗手的主要成分有三類,分別是酒精類、四級胺,以及其他類。
酒精的殺菌力以70%∼75%時最佳,濃度較低或較高,效果反而打折扣。75%的酒精可以殺死病毒,酒精類乾洗手只要濃度控制在75%左右,殺菌力便足夠。如果你家有95%的藥用酒精,找一個瓶子,放入五分之四的酒精和五分之一的水,就能調製出75%左右的酒精。
酒精揮發後,不會殘留在手上,不過它具有脫脂作用,噴灑於皮膚上會破壞皮脂層,以致有些人使用54過會覺得皮膚乾澀不舒服。四級胺的殺菌力是沒問題的,它的優點是沒有酒精味,但無法像酒精那樣完全揮發,會殘留在手掌上,用手抓東西吃時,四級胺就被一起吃下肚子。其他類主要是指精油產品,像茶樹、尤加利精油等有殺菌作用,很多人喜歡用來稀釋使用。但精油加水稀釋後,酒精濃度若未達75%,還是無法將病毒消滅。
自製無傷害的理想乾洗手劑
在我的理想中,乾洗手劑不僅要能清潔雙手,還要能用來擦拭不能水洗的東西,例如孩子的墊板、鉛筆盒、玩具,或是手機、話機等,這樣方可確保乾淨。我的理想配方是以80C.C.的酒精,加上10C.C.的甘油、10C.C.的蘆薈膠和3C.C.的橘油調配而成。甘油和蘆薈膠具有滋潤功能,可改善酒精造成的緊繃,至於橘油本身具有殺菌力,在酒精揮發後可繼續維持殺菌力,而且我所選用食品級的橘油,萬一殘留手上造成食入,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在美國,學童上學不會只帶手帕、面紙,乾洗手也是隨身攜帶的日常衛生用品,很多成人也會把它放在背包或車上,在無法洗手又需要保持乾淨的時候,隨時拿出來使用。我覺得這是很值得推廣的衛生習慣,平日就該備著使用,而非等到傳染病大流行期,才去匆忙採購。
▲利用酒精、甘油、蘆薈膠、橘子油,可調配出天然的乾洗手劑。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