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根據美國2015年1月份刊登在國際知名《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一篇研究指出,某些常用藥物,例如治療失眠、花粉症、抗膀胱過動症等藥物,與罹患失智症有關,而這些常用藥物都屬於抗膽鹼類藥物(Anticholinergic drugs)。大量長期服用這類藥物的老年人,可能增加失智風險。
這項由華盛頓大學藥學系(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Pharmacy)格雷(Shelly Gray)教授針對3,434名年齡在65歲以上(平均73歲)老年人之健康狀況進行了10年的用藥追蹤調查。而在調查開始前,所有參與的老年人都沒有失智症的跡象,但在10年研究過程中,共有797名參與者罹患了失智症。
研究人員將受試者服用的抗膽鹼類藥物的種類、劑量和服用時間進行記錄,然後與失智症發病率作比對。結果發現其中約有20%曾使用過抗膽鹼藥物,且其累計用藥總量與失智症發病率有密切相關(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長年(3年以上)服用者的失智風險更會暴增至50~60%,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時間愈久,累計用量愈大的患者,愈容易罹患失智症。
2012年9月份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與法國波爾多大學(University of Bordeaux)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發現,65歲以上老人,若有15年以上的服用安眠藥習慣,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將會提高5成。
除了抗膽鹼藥物外,苯二氮平類藥物也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2014年9月份由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éal)及波爾多大學發表於《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亦顯示,長期服用安眠鎮靜類的藥物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其他人高出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