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身工作、演講、上節目與顧家等繁忙的生活中,譚敦慈出版了新書。促使譚敦慈出書的真正因素,是感受到三十年來這份家人之間建立起來斬不斷的情感連繫。「家庭的幸福應該從廚房開始,一個人個性的養成也是從廚房開始;廚房愈單純愈簡單,養出來的孩子個性也就能愈單純愈簡單。」譚敦慈如是說。
深刻記得爸爸煮飯的味道
這一切,還是要從林杰樑過世後講起。 一般民眾對於林家張羅三餐可能會有個誤解,就是「因為林杰樑平常照顧大家食安太忙了,因此都是夫人打理。」親近林杰樑的人們則可能常聽到林杰樑說:「抱歉時間到了我要回家煮飯。」以為林杰樑才是下廚房的人。其實都不對。
譚敦慈笑著說,「煮飯」兩個字常常會被人認為是包括料理其他菜餚,因此就算到了現在,林杰樑的學生都還是會說「師母,林醫師對您真好,每天回家煮飯。」讓她真是百口莫辯。事實上林家是有分工的:煮飯是林杰樑的事,譚敦慈負責煮菜,孩子則負責擺放、收拾與清洗碗筷。直到現在,她都還記得孩子三歲時踩在小椅子上洗碗的情景。
正因為林杰樑以前無論多忙,時間一到都會馬上下班回家衝進廚房洗米煮飯,老么林浩楨在爸爸過世後,就變得挑剔起來:「媽媽煮飯不科學。」言下之意是煮出來的飯不是爸爸的味道。這是什麼原因?原來譚敦慈是以一杯米搭一杯水的方式煮飯,但林杰樑是以手掌壓在米上、以水的高度是否淹過指節為衡量標準,因此煮出來的飯,口感還是會不一樣。
「廚房不是專屬某人的,但是一個家庭的廚房如果都沒有使用,將來小孩子要怎麼回味『媽媽的味道』或是『爸爸的味道』」?譚敦慈語重心長地說。
((下一頁還有更精采的譚老師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