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規律音樂 平衡自律神經造成的失眠、心悸與胃痛
很多人聽過自律神經,卻不清楚它的作用。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小林弘幸教授認為,自律神經可說是生命的根源。
自律神經是控制心臟、腸胃與血管等器官的重要神經,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心悸、腹瀉、胃痛以及疲勞和失眠等各式問題產生。由於現代人不規律的生活習慣,使得許多身體不適到醫院求診的病患,都被檢驗出病因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以緊張狀態的交感神經,以及放鬆狀態的副交感神經組成。正常情況下,這兩種神經交互運作,而現代的生活方式讓其中一方作用了過長的時間。特別是交感神經處於運作狀態時間過長,會使人努力過度,無法放鬆。
固定節奏音樂 刺激下視丘平衡自律神經
針對自律神經引發的問題,小林弘幸教授親授自身的自律神經平衡方法──聽音樂。
自律神經是控制全身許多器官的重要神經,主導自律神經的部位為下視丘;下視丘則受到大腦接收受外部刺激而生的反應(喜怒哀樂)影響,向內臟器官發送「工作」、「休息」等命令。而在影響大腦的外部刺激之中,音樂的效果是相當強大,我們大腦具有聽到音樂就會感到愉悅、舒適的機制,透過音樂刺激下視丘,可以達到平衡自律神經效果。
經過小林教授的實驗,聽30分鐘的音樂,能促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儘管有個人化的差別,個案紛紛表示「放鬆下來了」、「心情變得平靜」和「變得有精神了」。
小林教授表示,不論是古典樂、搖滾樂或流行音樂,只要是以一定旋律和節拍重複即可。除此之外,也推薦聽從沒聽過的曲目。如果是熟悉的曲目腦中有記憶,反而會打亂整頓交感神經平衡的過程。
科學證實全世界最放鬆的音樂 有效降低血壓、心跳與皮質醇
國外對於音樂療法研究多年,其中由Marconi Union與英國音療協會共同製作的曲目《Weightless(無重力)》,被研究機構MindLab證實為全世界最讓人放鬆的音樂,聽完這8分多鐘的曲目,多數人的心跳、血壓、皮質醇(壓力荷爾蒙)都明顯下降。
Marconi Union的《Weightless(無重力)》是由吉他、鋼琴、電音等組成的曲目。接受音樂療法試驗的40名女性,先是進行了難度非常高的拼圖測驗,壓力抵達高峰之後,聆聽了數個曲目。結果無重力的放鬆效果遠高於其他曲目,相比起其他曲目有11%以上的放鬆效果、減少65%的緊張感,以及心跳數緩和了35%以上。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Weightless(無重力)》,這首「全世界最讓人放鬆的音樂」吧!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