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認知度不足
千禧之愛基金會針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6都,年齡20歲以上民眾,共1200名,進行「代謝症候群認知度調查」,結果發現,73%的人有聽過代謝症候群;不過,能完全答對5大異常指數者僅1.8%。
6成2沒量過腰圍
進一步分析發現,知道最重要的腰圍超標指數者,占24%;而知道腰圍代表內臟脂肪者,為36%,甚至高達62%從未量過腰圍。另外,36%每天至少坐著9至12小時,24.7%沒有運動習慣。
3項指數超標 有代謝症候群
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教授蔡克嵩表示,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血壓高於130/85mmHg;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高密度脂蛋白男性小於40 mg/dl、女性小於50 mg/dl,以及三酸甘油脂大於150 mg/dl,是代謝症候群的五大指標,其中超過3項以上者,則罹患了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真致命
蔡克嵩強調,腰圍超標就是腹部肥胖,也代表內臟脂肪過多,是代謝症候群中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一旦內臟脂肪堆積,會導致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高血壓、高血脂、增加血栓形成,引發腦心血管疾病,甚至造成壽命減少。
腰圍超標 增死亡風險
千禧之愛基金會董事、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指出,久坐不動是造成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增加的元凶,而3C產品則是幫兇。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者,比少於2小時者腰圍多出7.2公分,而心血管致死率更高出1.8倍。
中強度運動 消除內臟脂肪
祝年豐建議,時常站起來是中斷久坐的好方法,例如講電話時可起身;工作每小時可稍作休息,起身到茶水間喝水;上下班少搭電梯、多走樓梯,另外,每星期至少從事中強度運動150分鐘,如快走、騎自行車、游泳等,可有效消除多餘脂肪,降低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早安健康推薦:「縮腹法」有效減少內臟脂肪
日本抗老權威白澤卓二認為,要對付內臟型肥胖,且必須有效消除內臟脂肪才行。數據顯示,鍛鍊軀幹內的肌肉、也就是深層肌肉(inner muscle),可以達到改善內臟型肥胖的效果。
縮腹法的重點在於做的時候要挺胸。首先:
1 站立,將背部完全貼服在柱子或牆壁上。保持姿勢不動,縮小腹。
2 維持10秒再放鬆。 以這樣為一個循環,重複3次。
*習慣之後可依各人能力拉長縮小腹的時間。
這時候要注意呼吸,縮小腹時容易因為用力而忘了呼吸,請記得一定要邊做邊呼吸。如果閉著氣做,氧氣不足,就無法燃燒脂肪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