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有三大種類
低血壓分三種類,原發性低血壓大部分是由遺傳性體質造成
所謂血壓是由「心臟將血液送出去的力量」與「四肢等末梢血管的負荷力」所決定,除此之外血壓的調節也與腎臟等器官有關。低血壓的人較無法把充足的氧氣和營養輸送至身體細胞,因此容易在產生眼前一黑、頭暈、不穩的症狀,嚴重者可能會頭痛、耳鳴、心悸、氣喘,同時也較容易罹患肩頸痠痛、腰痛、四肢冰冷、便秘等。
低血壓大致分成三種類型,分別是原發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以及症候性低血壓。沒有明顯原因的低血壓就是屬於原發性低血壓,大部分都是遺傳性的體質因素所造成,大多數原發性低血壓的人都有纖瘦、虛弱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
體位性低血壓突然站起會頭暈
三種低血壓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的典型症狀是起床或突然站起來時,會產生眼前一黑、頭暈、不穩等現象。這是因為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起床和突然站起的時候血液會往下半身集中,一般健康的自律神經會立即進行調整,可是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則不會,因此產生腦部血液量不足的狀況。
症候性低血壓是疾病或藥物服用連帶產生
症候性低血壓指的則是有明顯低血壓成因,譬如其他疾病與服用藥物的影響等。症候性低血壓常見於糖尿病、帕金森氏症、愛迪生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心臟瓣膜異常、心血管異常等患者;除此之外,降血壓、抗憂鬱藥物的服用者也可能會產生症候性低血壓。
低血壓飲食怎麼吃?
可多攝取維生素E和DHA、EPA,深色米飯、麵包可補充優質蛋白質
想要改善低血壓症狀,就得從飲食、作息等日常生活著手,除了三餐攝取要正常,並注意保持體溫外,生活作息良好也可以讓自律神經的運作漸趨規律。為了改善血液循環,可以多多攝取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類,以及沙丁魚、青花魚等擁有豐富DHA、EPA的魚類。
另外要多攝取蛋白質,可以多吃動物肌肉及內臟,此外大豆食品也是很好的選擇;而想要促進蛋白質在體內的功效,則要多多攝取維生素B群,譬如鮪魚、鰹魚、大蒜、開心果等。另外若想補充優質蛋白質,則可以嘗試攝取深色的米飯和麵包,以糙米、胚芽米等代替白米食用,或是多吃小麥胚芽、裸麥、黑麥等製成的麵包。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