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是由許多肌肉、血管、神經、腺體和其他軟組織所構成,主要控制消化道廢物的排泄。是消化系統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關,由於富含神經使我們控制排便自如,不過許多的病變也會造成肛門的一些不舒服。加上位處私處,病人難以啟齒或忽視它,往往直到病重才找上醫生。而痔瘡是肛門疾病中常見的毛病之一。
何謂痔瘡?肛門及其周圍粘膜或皮膚下層有靜脈血管叢,當這些正常的生理構造發生血管充血和組織腫脹時就會形成痔瘡。在肛門腔有一條鋸齒狀的構造,它將兩種不同類型的皮膚分隔開來,在此線以上的皮膚對痛覺不敏感,此線以下的皮膚則對痛的感覺非常靈敏。而內痔就是發生在此一鋸齒線上方,所以一般是無痛的。它可引起出血或變大而突出於肛門外;外痔則是發生在鋸齒線以下,通常是會痛的。
根據估計,到五十歲約有一半的人口有痔瘡。男、女罹患率相同各年齡層都有,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則少見,但年紀大則因為血管變厚,彈性較差,發生率較高。
是什麼原因會發生痔瘡?人只要站立、坐著就可以發生,因為肛門及直腸上方的血流在此時都會對它們產生壓力,其它如排便習慣不佳、便祕、腹瀉、懷孕、肥胖、排便時間過長(邊看書、邊聽音樂)、經常用力排便、不當使用瀉劑或灌腸劑、遺傳等等因素都會引起痔瘡,不過有些人並沒有上述這些狀況,卻仍然發生痔瘡。
內痔通常是不痛不癢,沒有任何不適感覺,但無痛性的出血和排便時突出肛門外是它的兩大特點,當整個內痔完全脫出肛門而無法再復元時就會引起相當厲害的疼痛。外痔的症狀則包括:疼痛、灼熱感和搔癢。當外痔被扭曲時可形成血塊,引起血栓性痔瘡而有劇烈的疼痛。外痔也常會滲血或滴血。
痔瘡的治療,必需先找出它發生的原因而加以阻斷,同時視痔瘡的狀況以及併發哪些問題,嚴重程度如何來加以處理。治療的兩個目標是:(1)除去症狀(灼熱、疼痛和搔癢)(2)使痔瘡萎縮。下述的處理原則可做參考:
1.保持肛門區域的乾淨:每次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及其周圍,之後用軟的衣物或毛巾輕輕拍打,避免用力搓揉。
2.儘可能保持肛門及痔瘡的乾燥:可以使用滑石粉及軟的墊子來吸附濕氣。
3.高纖維食物(新鮮水果、有葉青菜、全麥麵包和穀類)及每天喝6-8杯的水,可使水份保留在大便中形成軟而體積大的廢物,易於排出,減少痔瘡形成的壓力。
4.大便時避免使勁用力。
5.溫熱水坐浴:每次10-20分鐘,每天2-4次,是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症狀在2-7天內腫、痛減少。
6.疼痛時可服用鎮痛劑。灼熱或搔癢時最好使用表面作用的乳液或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