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年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每當要變天時,就會感到關節疼痛不適,比天氣預報還要準。肺虛的人對氣候也很敏感。肺氣虛弱的人,呼吸氣短、動輒出汗,稍有寒氣就會感冒。
有關節疾病的人對氣候敏感,肺虛的人也對氣候敏感,而這兩類人之間也有關係。《黃帝內經》說:「肺主氣,主治節」,意思就是肺主治節氣。節氣是指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就是氣候變化的轉捩點。
人與自然界相應,也就是要與自然界的節律一致,這主要需靠肺的主氣、治節功能。肺氣一虛,不能趕上自然界氣候變化的步伐,因此天氣一變就會生病。
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人體的大關節包括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雙側正好也是十二對,共二十四個關節面。這個關節的「節」與節氣的「節」,確實有密切的聯繫。關節的病變,就與節氣相應,與天氣相應,與肺也有密切的關係。中醫臨床上治療關節的病變,也往往從治肺入手,對關節冷、疼痛等症狀,就有極好的療效。
呼氣咳痰辨寒熱
肺為華蓋,為嬌臟,最容易受傷。肺受損傷之後,就會出現咽癢、咳嗽、咯痰、氣喘等症狀。但究竟是受了風寒還是風熱,我們呼一口氣就可以知道。
呼口氣可知是否受寒
口鼻呼出來的氣是涼是熱,是辨別寒熱的重要線索。感冒、發燒、身體不舒服時,將手背貼近口鼻,呼氣時如果能明顯感覺到氣是熱呼呼的,多屬於熱證、上火、受到了風熱。相反地,呼出的氣如果是涼涼的,則表示肺內有寒氣,屬於寒證虛證,這時候即使是高燒、咳嗽痰黃,也不能輕易使用清熱瀉火的藥。
呼氣辨寒熱,對於小兒疾病的辨證更有實用意義。小孩子不能確切描述自己的症狀,特別是不會說話的幼兒,要問清楚症狀是不可能的。遇到這類情況,用手背測一下孩子呼氣的涼熱,就能判斷肺內是寒是熱。如果孩子咳嗽、哮喘,所呼之氣是熱的,一般都可用清熱化痰的中藥治療;如果所呼之氣是冷的,則應該選擇小青龍沖劑等熱藥,這樣才不至於把藥用錯。
呼氣辨寒熱不僅適用於感冒、發燒和呼吸系統疾病。實際上,幾乎所有外感內傷疾病都可以透過口氣辨別寒熱。已故的雲南名醫吳佩衡先生曾總結了陰陽寒熱辨證的十六字訣,其中談到:「口氣不蒸手,提示有陰證、寒證;口氣蒸手,提示有陽證、熱證」,不少同行都據此做為救治危重大症的辨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