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透過飲用水進入人體的鉛比率低於20%。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如欲查詢是否為含鉛戶,臺北地區可查詢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宜蘭地區可由 台灣自來水中心第八區管理處查詢。
另近二、三十年來,由於停用有鉛汽油、含鉛油漆、含鉛焊料等措施,有效改善環境鉛暴露情形,各國孩童血中鉛濃度也明顯改善。美國疾病管制局(USCDC)於2012年將兒童血中鉛濃度參考上限值由10 μg/dL改成為5 μg/dL。然而,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鉛並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值。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發表兒童出生世代研究論文「In utero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lead and manganese and neurodevelopment at 2 years of age」(刊登於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ume 123, p52-57),其研究230位個案臍帶血鉛濃度平均值為13μg/L,最高測得43.22μg/L,75%的個案低於16.45 μg/L,若換算為WHO慣用之單位為μg/dL,平均值為1.3 μg/dL,75%的個案低於1.645 μg/dL,最高測得4.322 μg/dL,均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10 μg/dL、或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兒童血中鉛濃度參考限值5 μg/dL。
為減少鉛暴露對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於日常生活九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