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編輯部】手腳冰冷、半夜小腿容易抽筋、常覺得累、腸胃容易脹氣......。身體許多大小病痛,都跟中醫所說的「氣」與「血」失調有關。濟生中醫診所院長張維鈞彙整出五種體質,其中四種都是氣血失調,先來看看你比較傾向哪一種:
氣虛
原因
過勞、暴食、運動過多、熬夜
對策
睡眠充足、飲食習慣正常
張維鈞表示,氣虛通常是因為工作過勞與用腦過度造成。另一個較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則是運動過度。適度運動對身體循環帶來正面功效,但過度運動反而消耗過多元氣,身體來不及補充。因此一天運動量大約快走半小時就已足夠,氣喘如牛或汗流浹背只是讓人更虛。
暴食與熬夜也是氣虛的原因。現代社會容易讓人暴飲暴食來舒壓,中醫師王彤在《氣血通補養生法:百病不生的中醫智慧》 分析,暴飲暴食讓腸胃承受不了太多「工作負擔」,連帶加重肝協助消化與腎排泄的負擔,久而久之就會開始氣虛、機能減退。而熬夜或失眠影響睡眠品質,不但無法完成修復身體的任務,也無法藉睡眠時補氣。
面對氣虛,張維鈞認為增進睡眠品質、飲食習慣正常、調理腸胃並且補氣,就可以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血虛
原因
營養不良、胃腸功能不佳、慢性出血
對策
正確補充營養、調理腸胃、調整內分泌
張維鈞認為,血虛最常見的原因是造血原料不足,包括葉酸、鐵質與維生素 B12,其中葉酸在綠色蔬菜中最多,鐵質與維生素 B12多來自動物肉品,因此長期吃素的人要注意後面兩項營養素的攝取。不過不是缺血就一定要補鐵,在貧血的類型中,「小球性貧血」才是缺鐵導致。
如果覺得自己營養有均衡顧及卻還是血虛,可能是因為吃下去的營養其實並沒有被身體吸收,這包括吸收功能有待改善,或是吃得太多讓腸胃無法負擔,機能更低下。
另一種情形是身體在慢性失血,女性多因為月經失血過多,男性則多半是因為胃潰瘍。張維鈞指出,月經血量過多與女性荷爾蒙活躍有關,除了要用對中藥調理,還要避免吃會刺激女性荷爾蒙的食物如起士,以及吃塑膠製品盛裝的熱食、含有壬基酚等環境荷爾蒙的物品如清潔劑。
至於胃潰瘍則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定時定量、細嚼慢嚥,以及舒解壓力。
氣滯
原因
工作壓力大、用腦過度、飲食習慣不好
對策
生活作息切割清楚、調整飲食習慣
張維鈞說,形成氣滯的原因多來自情緒與壓力。太要求完美、負太多責任、太積極進取、愛計較,以及壓力大,都會造成氣滯。此類個性的人,往往也有用腦過度的問題,當集中腦力在思考時,腸胃會停止蠕動,如果長期下來沒有改變,就會氣滯。飲食習慣不好同樣也會引發氣滯,例如飯吃太快,沒嚼幾口就直接吞下肚,少了唾液初步消化功能,就會加重腸胃負擔。
完美主義的個性要改或許有點難,但是生活作息可以切割清楚,不需要每分每秒都處在壓力與用腦過度的情境中,例如吃飯時大腦要完全放空, 吃完飯後半小時也不要馬上開始工作,一方面讓大腦休息、暫時拋開壓力與負面情緒、讓腸胃有餘裕消化吸收,也避免不良飲食習慣加重身體負擔。
血瘀
原因
外食、太多甜食、活動量太低
對策
吃好食材、適度運動
血瘀就是血液的流動不順、甚至阻塞。現代人的飲食高油與高糖,最容易造成血瘀,前者是在血管中形成血脂肪與脂肪堆積,讓血液變濃稠或是阻塞血管;血糖太高也會讓血液濃稠,更不易流動。
張維鈞認為,太多外食、西點是最大元凶,而油品的品質若不好會破壞血管,引發一連串發炎與過敏,因此,外食族多選擇清蒸、水煮、低溫烹調的食物,減少重口味,同時也要多吃食材的原形,而不要吃加工品,例如吃豬肉不吃貢丸,減少吃進人體不需要的添加物。
另外,久坐、久站及不運動這些身體活動量低的情形,同樣也會引發血瘀,例如老師或櫃姐常常因為久站而有下肢水腫的情形,除了需要局部按摩、晚上睡覺時把腳墊高一些,平時也需要運動,幫助行氣活血。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