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公布97年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國人15歲以上一年平均約有9.9萬人發生高血壓。 一般而言高血壓並無明顯症狀,早期往往會被忽略,一段時間後可能伴隨著頭暈、頭頸酸痛等自覺症狀。
其實診斷並不困難,經由測量血壓即可診斷。長期持續血壓高會造成心臟肥大、血管硬化、蛋白尿等情形,若仍不治療更會造成重大器官損害,如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等,此時才下定決心要治療已稍嫌晚矣。
高血壓是常見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想要好好控制血壓,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像是定期多次測量血壓可以早期發現,並經由改善生活型態、降血壓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壓,也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
但也有不少患者,服藥後血壓仍未達到控制目標(一般<140/90 mmHg,糖尿病、慢性腎臟病<130/80mmHg),此時可考慮是否有下列各項原因:藥物副作用如頭暈、倦怠、 咳嗽,服藥顆粒、次數頻繁,或者自覺血壓已控制且無明顯症狀等,常會讓患者未規則服藥,甚至自行減藥或停藥,都會造成血壓降不下來。
另外還有一種病人,一到了門診量血壓總是偏高,但回到家裡量又是正常,這時可能就要懷疑是白袍高血壓。此時可藉由早晚多次量血壓加以平均或24小時血壓測量來得知實際血壓。 生活型態改變對血壓控制也是重要的。
飲食方面選用高纖維、低脂肪飲食,多吃蔬菜、水果、低脂奶製品,選擇全穀根莖類食物,增加鉀、鎂、鈣攝取,如高血壓防治飲食(DASH diet)建議,對降低血壓有幫助。低鹽食物(一天不超過6公克)本身也有降血壓作用,兩者搭配效果更顯著。
當然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循序漸進做適合身體狀況的運動,如走路、游泳也可改善血壓。運動加上減少熱量攝取來減輕體重,讓體重下降後自然血壓也可下降些。
另外,有些藥物使用可能對血壓有影響,其程度因人而異,大部分很輕微或無,但有些人卻可能會有較大的影響。如非類固醇抗發炎類藥物使用在老人、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其血壓升高機會、程度可能增高。所以當使用了2至3種藥物後血壓仍降不下,如有服用其他種類藥物,請告訴醫師加以考量。
高血壓不好控制,由特定疾病引發之次發性高血壓也是要列入考慮的,較常見的有慢性腎臟病、腎血管疾病、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經由臨床症狀、檢驗、檢查,很多都可以診斷的。 經由改善上述多種原因患者血壓仍降不下,藥物調整也是需要的。改變或增加藥物種類、劑量,合併使用不同機轉的藥後,血壓應會下降。
改善日常生活型態,按照醫囑規則服藥,找出血壓不易控制原因加以改善,相信血壓會達到良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併發症也會減少了。
本文由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