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研究的受試者為使用手機10年以上的成年人,結果發現,連續5年每天用手機20分鐘,罹患腦部腫瘤的機率增加3倍;如果持續4年每天使用手機1個小時,甚至增加3至5倍的罹患風險。
根據刊登在2014年5月份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由法國波爾多大學(the Bordeaux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針對2004~2006年間,法國政府部門員工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每月講手機逾15小時(即每天半小時)之高用量者,比低用量者得到腦瘤的風險機率多出3倍。
而瑞典奧雷布洛大學醫院(Orebro University Hospital, Sweden)腫瘤科的研究人員於2015年3月份發表在《病理生理學》期刊(Pathophysiology)之研究報告,收集1,380名患惡性腦瘤患者及無患病人士的資料,長期追蹤彙整他們使用無線電話(包括手機和室內無線電話)的狀況持續10年,並分析比較暴露電磁輻射時間長短與罹患腦癌風險的關係。
結果發現,使用無線電話的時間愈長,罹患惡性腦部膠質瘤(glioma)的風險就愈高;使用手機或無線電話20~25年者,罹患腦癌的機率,比起使用手機少於一年的人高出近兩倍;若使用25年或以上,風險更會增加高達三倍。若按照使用手機的時數去計算,則總共使用超過1,486小時者,患腦癌之風險會比僅使用122小時的人高出兩倍。
手機與室內無線電話發出的電磁波屬於非游離電磁輻射 (Non-ioniz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Radiation),這些輻射可能透過身體 (例如頭部和頸部) 接觸電話而被組織或細胞吸收。這份研究報告再次呼應了之前由13國合作的對講機研究 (Interphone Study) 結論,該研究發現一生使用手機超過1,640小時以上的人罹患腦癌的風險高了近兩倍,而接觸這些設備頻率較高的頭側罹患腦癌的風險特別高!
2011年5月份由世衛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法國里昂所舉辦的「評估電磁波幅射暴露的潛在致癌危險」國際會議中,詳細討論有關手機幅射線致癌性之研究報告。其中一篇發表在2005年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丹麥研究,顯示每天使用手機30分鐘以上,持續超過10年,會增加40%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
結果IARC將無線電頻電磁場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也就是手機輻射,歸類為2B級可能致癌物;被WHO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的還包括DDT、塑化劑、四氯化碳、氯仿、汽車引擎廢氣、鉛、燃燒煤碳、乾洗化學藥品等共287項。
接下來潘老師就來告訴大家,如何降低手機對身體的危害?到底該注意哪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以及該怎麼吃?
天然食物中存在許多抗氧化物質,這類食物富含植化素(Phytochemicals),如:多酚類(Polyphenols)、吲哚(Indoles)、類黃酮素(Flavonoid)、茄紅素(Lycopene)、植物皂素(Saponins)、香豆素(Coumarins)、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維生素C及維生素E等。包括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捲心菜、大白菜、油菜、甘藍、芥菜)、柑橘類水果、芭樂等,這些都可以降低氧化壓力。另外,也提供幾個預防手機電磁波的小撇步:
1.講手機時儘量使用有線耳機,避免直接將手機靠著耳朵接聽,且儘量左右耳交替使用。剛撥號或剛響時,電磁波最強。
2.手機不要放口袋,盡可能放在包包裡或包包的外層。避免將手機放在腰部或胸部,進而損害內臟功能。
3.建議兒童、孕婦等不應使用手機。教育部也應明令15 歲以下的學生禁止在校園使用手機,避免影響學習也可降低使用時間。
4.減少通話時間,在通訊不佳的場所避免使用或儘量利用手機通訊軟體功能及發送簡訊來傳遞訊息,養成不用手機聊天的習慣。
5.不要拿手機當鬧鐘,睡覺前應將手機關機,若手機需要充電時,則應該放在客廳,不可置於離身體較近處,更不要放在枕頭邊。
6.不要買山寨機,因為合法上市手機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值必須低於2,但山寨機的品質無法保證。
7.不要邊充電、邊講手機,容易發生電池爆炸,或漏電被電擊。
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兼任);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台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及實踐大學「基礎醫學概論」講座教授;年代「別讓身體不開心」、TVBS「女人我最大」、飛碟早餐「醫藥新知」、中廣「蘭萱時間」邀訪專家;現為八大「健康NO.1」主持人、台北市議員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