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與腸道保健
近年流行保健的「三通」理念,即血通、氣通、便通。其中便通是指保持消化道通暢,預防便祕。便祕的成因有多方面,包括飲食、起居、情志、不良習慣及不適當用藥,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病。中醫對便祕有以下預防和調攝方法:
多吃粗糧蔬菜
飲食不可過於細膩,應多進食粗糧和高纖維蔬菜,如小米、玉米、糙米、燕麥、薯類、豆類,如:黑豆、南瓜、蕎麥麵、芋頭、洋蔥、菠菜、芹菜、香菇等。食用粗糧製的麵包含維他命B1 較多,因而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食欲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同時,所含的食物纖維可刺激腸道使其增加蠕動,可防止因食物纖維不足而引起的大便乾燥,甚至便祕等。
常喝鮮榨連渣蔬果汁
為增加蔬果攝入量,建議每天飲用兩杯小黃瓜汁、蘋果汁、西瓜汁或芹菜汁等,連渣一起飲用,促進胃腸蠕動。
堅持適度運動
如慢跑、散步、跳繩、游泳等,促進胃腸運動。同時,要加強腹肌鍛鍊,以助排便。
饑飽適度
對老年人來說,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對減少,對饑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饑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淨素食老人,由於進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饑性較差,因此應少食多餐,按時進食。一般每日至少進食三餐,最好再增加2 ~ 3 次副餐。副餐可選食豆漿、豆腐花、紅棗蓮心湯、花生糊、核桃酪、芝麻糊、各種鹹甜粥、鬆軟糕點、水果等食品。3 次主餐的間隔時間為4 至6 小時,副餐放在主餐之間。
便祕的營養食療原則
中醫認為,便祕是由胃腸積熱、氣機鬱滯、氣血虧虛、陰寒凝滯等因素,致使脾失健運,大腸傳導失常而引起大便乾結不通,或排便時間延長,或便質雖不乾結,但排出困難,甚至伴有飲食不下,腹脹,腹痛的病證。用飲食療法預防和治療便祕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便祕以腸道津虧、傳導無力或氣機鬱滯為病理特點,故宜食清淡滑潤之品,如蔬菜、水果、豆漿、麻油等。少食甘膩之品,以防滯中膩膈、助熱傷津,加重病情。
2.飲食的寒溫之性要根據病證不同而調配、選用。如實熱便祕食宜寒涼,陽虛便祕食宜溫熱等,但其性不可過極。
3.適當增加潤腸食物,如植物油類、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等,以及含粗纖維食物,如粗糧、麥麩食品、豆類、芹菜等以增加腸道的蠕動功能。並可多食產氣食品,如馬鈴薯、蘿蔔等。
4.臨床上便祕這一病症可單見,也可兼見;複合證中又有主次不同;而同一證候也有輕重差異。故應辨證配餐,使治有主次,量有增減,靈活變通。切不可單食瀉下之品以通為快。
5.黑豆、大麥、蕎麥、黃豆、地瓜、菠菜、蕹菜、莧菜、白菜、韭菜、蘿蔔、檳榔等皆能寬中下氣,通利大便,可常食之。香蕉、蜂蜜、芝麻等潤燥通便,時時食用,效果頗好,老人虛性便祕者尤宜用之。
6.燥熱不甚者,每晨飲淡食鹽水一杯,可收瀉熱通便之效。燥熱甚者則需用瀉熱之藥物,一劑之後,繼之以食治。
養成「摩腹」習慣
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消除腹脹,可緩解習慣性便祕、腹瀉症狀,還有助男士壯陽固精,使腹部氣血通暢,對女士有調經作用,步驟如下:
1.先仰臥,男士先以左手掌心對準臍下1.5 寸的氣海穴,再重疊放右手;女士則左右手相反
2.從氣海穴為中心開始,向左、下、右、上順時針按摩;女子則以逆時針方向,按螺旋形曲線由小到大慢慢轉圈,轉到最後一圈時,上不過膻中,下不過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處。
3.轉完9 圈後,在膻中或曲骨穴前換手,將下面的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女子則相反。再以逆(順)方向,由大到小轉9 圈,轉完後兩手自然放在氣海穴處,自然呼吸。可根據個人需要逐漸增加次數。(為原體重3.2%)。
本文摘自《決定吃素前都該先看的一本書》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