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痛非病入膏肓!肩背膏肓痛這樣治癒- 第2頁

1,139,649 收藏4

膏肓疼痛的臨床症候


中醫學認為膏肓疼痛有內、外兩種原因,虛實症狀迴異。

如《醫學入門.問證》指出:「暴痛為外感,久痛為虛損夾鬱。」外因主要是外感六淫及外傷,外感六氣,淫邪入侵,經年累月,鬱結成疾。

六氣即六淫(風、寒、濕、暑、燥、火);氣盛則成病邪(淫邪),尤其是風、寒、濕三種淫邪長期侵襲,滲入太陽經絡,或因正氣不足,無力宣洩疏散,壅滯沉積,使經絡氣血不能通暢,損傷經絡,不通則痛,而發痹痛;或由於跌仆損傷,運動傷害,職業傷害,長期體位姿勢不正,長期作文書工作而缺乏運動,長期在空調不良,或寒濕的環境下作息等均容易發病。

內因則內傷七情,情志不遂,或體內某臟腑有某種器質性疾患時,多可引發膏肓疼痛。「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如心臟血管疾患,血分凝結阻滯心經經氣,氣與血相爭則痛;凡身軀肢體疼痛,無不與心及血分有關。

在經絡學上,膏肓位在背部膀胱經所行的膏肓俞為中心的周圍區域內,而該穴之下有僧帽筋、脊椎神經後枝、肩胛背神經和大方稜筋,所以如果心臟有疾患,常直接反應在膏肓穴。

膏肓內應肺臟,若肺臟疾患,如肺氣管或支氣管等呼吸道發生病變時,由於急性炎症未能完全治癒,而轉變成慢性炎症,如氣喘、咳嗽,日久傷肺、虛勞結核,或恣情縱欲,從而耗損心肺之氣而發病。

精神刺激,長期憂思、焦慮、傷感,或事與願違等情志不遂,均可導致鬱積胸膈、岔氣或氣悶胸中,閉塞不通;或肝氣鬱結,疏泄失利,氣鬱化火,上逆犯肺,因而引發膏肓疼痛。

膏肓疼痛的臨床症候主要有兩種:

【風寒侵襲型】
多為陽虛不足,或素體虛弱,風寒侵襲太陽經絡,寒主凝滯,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表現為背部板滯,膏肓穴區或牽連頸項強痛,肩胛不適,兼有惡寒,舌苔薄白,脈浮緊。

若出現膏肓連肩背疼痛,不可回顧者,為手太陽經受邪。如膏肓疼痛,肩背項痛,腰似折,頸似拔,則多為足太陽經脈阻滯不通,氣血不暢所致。預防要領就是要銘記古醫訓:「避風如避箭」。

【氣滯血凝型】
多發於老人、久病或體虛者,腎陽虧乏,致氣虛血少,氣無力推動血行,血流遲緩不暢,氣滯血凝,經絡失養,則出現背部痠痛或膏肓疼痛。如《臨證指南醫案.諸痛》曰:「久病必入絡,氣血不行。」又曰:「絡虛則痛。」

其臨床特點為,睡後背部膏肓處痠痛,入夜更甚,可牽連上肢,手指痠麻電刺,活動後可減輕,其脈沉澀或沉細。

如何治療膏肓痛?下一頁了解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