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是全身經絡氣血樞鈕!溫熱肚臍治百病強體質

127,483 收藏9

【早安健康精選書摘】記得閩南有一句古老童謠說:「肚臍深深堆金。」這本來只是一句名不經傳的巿井詼諧寓言,但是如果以嚴謹的態度,用醫學的觀點來詳加考證的話,可會令人大大驚奇,因為這竟然是一句名符其實的養生保健至理名言。

肚臍,即神闕穴,亦稱臍中穴。雖然是人體腹部正中線上一個微不足道,自以為然的凹陷痂洞,其實它是唯一能交通全身所有經絡,貫注五臟六腑,直達四肢百骸和五官九竅,並與機體的生理及病理關係密切。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生命能量儲藏庫及調節埸,並具有溫陽救逆的特效。


神闕穴在醫療上具有開竅復甦、調和陰陽之強大作用,能主治各種諸虛百損的疾病,和治療很多疑難雜症,並且是人體用以養生保健最重要的腧穴(穴道)之一。

其穴位正介於機體的中焦(脾胃區)與下焦(腎及泌尿生殖器區)的中間。「臍下腎間動氣之處」,乃先天血脈之結蒂,後天之氣舍,元神之闕庭,五臟六腑之本;又是沖脈循行之地,十二經之根,生氣之源,元氣歸藏之所。


肚臍貫通全身臟腑經脈器官組織,是所有經絡氣血流注運行的樞鈕。根據中醫學「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用針灸方法刺激肚臍,能夠激發其經氣,直接起著和胃健脾的作用,而藉著循經感傳,對整個機體起振奮中陽、行氣運血、通經活絡、平衡陰陽的效應,並良性地調節各臟腑、器官、組織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全身各種疾病的作用;同時也能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灸神闕穴能防全身疾病

中醫臨床上,早已普遍盛行施灸肚臍,來防治各種疾病,和保健養生,防衰抗老,並且高度肯定了它的效益。

如《普濟方》:「近世名醫,遇人中風不省,急灸臍中皆效。」、《醫宗金鑑》:「主治百病。」、《針灸甲乙經》:「水腫大臍平,灸臍中,無理不治。」又曰「絕子,灸臍中,令有子。」、《肘後備急方》:「霍亂。又方:以鹽內臍中上灸二七壯。」《日本.經外奇穴介紹》:「一針,治諸病無效時針神闕。」

以上列舉的古代醫學文獻,說明灸神闕穴能救治中風脫症、溺水、霍亂、亡陽、昏迷、休克等危急重症,使之開竅復甦;也能治療心臟病、不孕症、癲癇、破傷風、霍亂、脫肛、便秘、小便不利、腎臟病及老人科、婦科、泌尿科、男科、胃腸科、小兒科、皮膚科等種種疾病,或疑難雜症等,百病無所不治,又能改善虛弱多病體質,保健強身。

現代科學研究,以經絡敏感者為實驗觀察對象,發現針灸神闕穴,引出的循經感傳路線計有三條;一、縱行主幹,呈上下雙向,貫注循環任脈通督脈。二、橫行,由神闕穴為中心,左右雙向,橫貫環繞腹腰部。三、交叉斜行,由神闕向胸腹側壁雙向斜行,貫注上左右,及下左右的放射路線。這些實驗,均以神闕為核心的「放射性場能量資訊效應」,提供了理論根據。

所以,現代醫學認為刺激神闕穴,可能是通過神經體液的作用,而激起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從而改善各組織器官的功能,促成其恢復正常活動。所以刺激神闕穴,能對整個機體起著激發的作用,而產生調節功能,故能治療全身疾病,尤其對於某些疑難雜症,更有特異的療效。

隔鹽薑灸神闕,最實用的保健灸養生法

臨床上,除非危急重症或疑難雜病,神闕穴甚少施用針刺療法。可以用拔罐法和敷藥法,但大多以艾灸法為主,尤其是以隔鹽薑的神闕灸。

神闕穴拔罐,能起溫煦真陽、振奮脾陽、補氣育陰、歛氣平喘、扶正祛邪等作用。真陽足則肺氣實,邪不可幹;陰血足則虛風消,依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理論,陰血足則虛風消,陰平陽秘,脈氣調和,氣不逆動,則咳喘自癒。故對哮喘、蕁麻疹、過敏性疾患的治療效果顯著

隔鹽薑灸神闕是自古傳下來的,古今最實用的保健灸養生(即所謂逆灸),能起著逐冷散結,溫散寒邪,溫通血脈,回陽固脫,調理氣機,健運脾陽,溫補下元,振奮中陽,溫通血脈,和胃通腸,培元固本,回陽救逆,開竅復甦,補益腎氣,和調節全身氣血循環的作用。

因此,艾灸本穴可以防治老年元氣虛弱,中氣不足,及陽氣虛脫等症。平時無病常灸,可以健壯機體,增強免疫力及內分泌功能,提高抗病力。

神闕艾灸非常簡便,其法有二:一是艾條間接懸灸,保持一定距離,以防觸及皮膚燒傷肚臍皮膚。另一種是隔鹽薑灸,即用食鹽填滿肚臍,上面平鋪一片薄薑片,用灸筒固定艾條位置施灸。食鹽受火易爆,故隔薑片灸之。這種灸法就是古今聞名的「神闕灸」,也是千年流傳下來的。臨床上多採用此法,無論治病保健或養生抗衰,均以患者自灸為宜。

其特點是,艾葉具純陽之性,能生溫熟熱,通十二經脈,善於溫中逐冷,行血中之氣,去氣中之滯。以艾葉灸神闕穴,可借助艾絨燃燒溫熱之力,滲透肚臍粘膜及皮膚,深達內部而起非常顯著的效應。食鹽能溫陽散寒,增強滲透力,入腎,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薑則可辛散溫通引經,溫中散寒,解表疏風,通經活絡,具有通陽、行氣、止痛的作用

神闕灸時,熱溫以不燙傷肚臍及其周圍皮膚,並至皮膚呈紅葷為度。

無病養生者(特別是三十歲以上中老年人),以每年秋、冬、春季,氣候涼冷的時期為宜,每一次艾灸20∼30分鐘,每週灸1∼2回即可。有病治病者,臨症可酌情配合其他穴位施灸,每次1個穴位艾灸30分種,每週3∼5次;每2∼3週為一個療程;療程間停灸一週後,再施灸下一個療程。若間日一灸,均可長期不停施灸,效果更好。

艾灸(任何腧穴)熱感的快慢,有助於判斷機體的盛衰、疾病的輕重轉歸和寒熱虛實的症候;並且熱感多隨體質、病情的好轉而逐漸靈敏。如陽氣亢盛之證(如炎症),熱感多迅速;陰盛陽衰(如冷咳),陰寒偏盛的虛寒之證(如手足冰冷),熱感多遲緩;下元虛冷,陰寒內結,臍腹冷痛者(如白帶,頻尿),熱感多偏遲鈍;陰寒極盛,真陽欲絕或機體太虛,病情重篤者(虛脫病危),多無熱感。若預知已達溫陽的目的,而仍無熱感者,即可停止施灸。

巿面上流行的所謂「薰臍」,其實是引用神闕灸,只是標新立異、虛張誇大的廣告而已,在傳統醫學文獻中,並無任何用香精薰臍的理論根據,所以與其花那些冤枉錢,何不在家利用看電視的時間自己艾灸呢?

艾灸的禁忌

部位的禁忌
血管淺在部位、頭面五官、肌肉淺薄、關節筋腱、重要臟器等部位,都忌灸。婦女月經及妊娠期間,也不可灸腹部及腰臀部。不重灸化膿,粘膜部位。

病情的禁忌
陰虛陽亢,邪熱內熾,陰虛癆瘵,咯血吐血症,心悸怔忡,肝陽頭痛,多夢遺精,中風閉症,高熱神昏,陽明胃實。

自灸的禁忌
除非自己學過針灸,也會診斷疾病,否則必須經過醫師正確的指導,才可以自灸保健或替人灸療。因為對疾病診斷、病情狀況、穴道的選擇、穴性和位置,及施灸方法,若不正確,不但很難獲得療效,而徒勞無功,恐怕會誤引火氣逆亂,以致走火入魔,反受其害。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