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說,我吃得很清淡啊!其實有些鹽分隱藏在許多食材或調味料中,若不注意就不知不覺吃得過量了,因為許多的食材或是調味料所添加的鈉鹽吃起來並不鹹,像是現在普遍用在醬油或食品的調味劑5'-次黃嘌呤核磷酸二鈉與5'-鳥嘌呤核磷酸二鈉,其實是用來代替味精的鮮味劑,吃起來鮮甜而不鹹。
或是有些飲料、麵條會添加品質改良劑,像是碳酸鈉、偏磷酸鈉等等,都是增加鈉鹽的攝取,這一些調味劑或是食品添加劑,在人體中都會吸附身體裡游離的水分,所以當我們吃完一頓飯,會覺得口渴,就必須小心是否吃進太多食品添加劑與鈉鹽。
即使是自己煮,在選購食材時,若不注意自己購買的食材是否也添加了許多食品添加劑,就可能把多餘的鈉鹽吃下肚了。
一般建議每天鈉的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也就是6公克的鹽,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國小學童平均一天可以吃掉4000毫克以上的鈉,等於吃了超過10克的鹽,可見鈉鹽攝取過多是普遍的現象。
鈉攝取過多時,一般健康的人喝大量的水,可將鈉經由腎臟排出,但是有慢性疾病的人或是有些人因壓力大、更年期、生理期造成荷爾蒙失調,鈉和水的代謝不佳就容易造成水分滯留了。
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使得有些人容易水分滯留,那就是鉀攝取不足。鈉是人體細胞外主要的陽離子,控制細胞外液體的滲透壓,而鉀主要分布在細胞內,控制細胞內液體的滲透壓。若鈉和鉀濃度不平衡時,則細胞膜就會產生滲透壓不平衡的問題,造成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新的飲食準則,建議攝取「高鉀低鈉」的飲食,將鈉的建議攝取量減少為每天2000毫克,而鉀的建議攝取量調3510毫克,以預防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不過根據衛福部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老年人與小學生鉀的平均攝取量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三分之二。
由此可知,在台灣的一般飲食中,鈉吃得太多,而鉀的攝取量明顯不足,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麼多人拿利尿劑來減肥了。除了利尿劑使用,以天然食材來消水腫大都是利用這些食材含鉀量較高,透過鉀來排出多餘的鈉和水分。
相對於藥物,使用天然食材來消水腫是較安全的方式,但是有慢性腎臟病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人,體內鉀的代謝異常,就不適合利用增加攝取鉀的方式來消除水腫了。
許多蔬菜、水果的含鉀量都相當高,只要多吃1份,例如1個奇異果或半碗菠菜就可以多攝取200~300毫克的鉀,所以多吃蔬果是增加鉀攝取量的好方法,其他堅果類或是全榖根莖類也含大量的鉀,但是多吃這一類食物必須顧慮熱量的攝取是否過多,所以還是建議限量攝取。或是選擇含鉀量高的食材煮成飲品,也是補充鉀的好方法。
牛蒡水
不吃牛蒡,只喝牛蒡水,熱量可忽略不計。
材料
牛蒡 150公克
作法
1. 牛蒡去皮、切絲。
2. 牛蒡放入燜燒罐中,加滿100℃熱水,迅速攪拌後,將水濾出,再重新加入100℃熱水至8分滿,迅速攪拌後密封,燜約3~4小時即可。
3. 將牛蒡水濾出當茶喝,剩下的牛蒡可以與其他湯品一起煮。
營養師Tips 把停滯期當作維持期
當體重減輕到一個程度時,身體會出現保護機制而停止體重繼續減輕,一般稱之為停滯期或平原期,通常會持續幾週到幾個月不等的時間。此時體重會維持一段時間沒有變動,很多人開始著急而吃得更少,動得更多,但結果還是一樣,不免氣餒。遇到停滯期的時候,除了要有耐心之外持續瘦身計畫之外,也可以換個想法,把停滯期當作維持期,雖然體重暫停減輕,但也沒有復胖,要知道體重穩定維持越久,以後復胖的機會越低,這樣想就不會因為停滯期太久而放棄瘦身了。